• 请选择颜色:
关于深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16-10-18   来源:人大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 视力保护色:

——20161017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

常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王 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的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深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情况,请予审议 。

医联体作为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模式,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切实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支出,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有效、便捷、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作用。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是今年综合医改的重要内容,列入市人大“一号议案”和市政府重点工程。我委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筹建设、协调推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努力构建“常州样本”的医联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议案办理情况

今年以来,我委围绕市人大“一号议案”提出的四点建议,特别是解决好“利益共享机制和统筹协调体制”的核心问题,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深入调研分析,精心制定方案,扎实推进落实。

(一)注重统筹协作,着力完善医联体建设配套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和健康大会上提出要在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分级诊疗制度为五项制度之首。医联体建设是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载体、抓手和有效路径。市人大多次调研,召开座谈会,督查指导医联体建设。10月10日,阎书记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亲临三井和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视察督查,为医联体建设把脉会诊,开具良方。费市长也多次在会议上指出要认真扎实做好人大“一号议案”的办理工作,推进好医联体建设。今年7月,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召开全市医疗联合体工作推进会,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在医保政策方面,明确住院病人下转基层医疗机构住院的,取消住院起付线,促进康复回社区;制定30个按病种收付费试点病种,采用医联体内机构同价医保结算,每病种4000—12000元不等,对原按服务单元结算(3100—3300元/人)起到了有效补充。在价格政策方面,省物价局应邀来我市调研,并原则同意我市医联体价格管理办法在全省先行先试。研究增设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诊察费收费项目,新增医联体内合作开展的特色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近期,省物价局、省卫计委将出台《关于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价格的指导意见》,涉及1800余项收费项目,基层医疗机构收费价格将更趋合理,以利于调动基层积极性。在投入政策方面,明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医联体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大检验中心、影像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集约化中心建设的投入。

(二)科学编制规划,全力打造医联体建设特色模式

将医联体建设规划纳入常州市卫生计生“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常州市医疗卫生计生设施布局规划(2016—2020)。一是明确医联体建设总体目标。通过建立多种形式、运行有序的医联体,实现我市所有公立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医联体,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为城乡居民提供立体化、连续性、高效益的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到2017年,居民两周患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率达7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65%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二是优化区域医联体布局规划。按照“上下协作、信息互享、医联互动、分级诊疗”的空间体系,全市规划建设7个区域型医联体。溧阳市、金坛区以县级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为龙头组建区域型医联体;市一院与钟楼区、市二院与天宁区、市四院与新北区、市七院与经开区分别组建区域型医联体;市二院、武进人民医院、武进中医院与武进区按分片包干组建医联体。三是创新医联体发展模式。以区域型医联体为主体,以专科共建型医联体为补充,以紧密型医联体为探索,创新医联体发展模式。区域型医联体着力打造“资源共享、利益共赢、信息互通、责任共担”的医疗共同体。共建专科型医联体重点发挥医院的专科特色优势,提升基层专科能力。市妇幼保健院与全市6个辖市、区妇幼保健所建立了常州市妇幼健康服务联合体;市中医院、市三院、儿童医院、德安医院等发挥中医药、传染、儿童、精神等专科优势,与基层建立专科共建型医联体。紧密型医联体通过人、财、物的高度统一,更好地实现预防、治疗、康复、健康教育与促进的连续性。市二院与天宁区青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市二院天宁分院,与金东方医院组建“民投公助”的二院金东方院区,市四院与新北区三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市四院三井分院。各种类型的医联体立足群众所需,下移工作重心,下沉优质资源,促进共同发展。

(三)加大资源整合,努力健全医联体建设运作机制

在医联体建设中,我们注重发挥核心医院优势,放大品牌效应,以提升基层能力为目的,形成了“五大机制”,提高医联体的整体运行效率。一是人才帮扶机制。基层能力提升人才是关键,既要为基层“输血”,也为提升基层自身“造血”功能。医联体牵头医院实施名医专家、管理骨干、业务人员三类优质资源下沉。在基层建立“专家(名医)工作室”,上级医院名医专家定期到基层坐诊;选派青年骨干下基层挂职,提升基层管理能力;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的人员,在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1年,实施对口支援。对基层人员实施带教培训、手术示范、推广新技术和适宜技术应用,接受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到医联体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二是资源共享机制。全市已建立21个区域化的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加快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人才、技术短缺的矛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部分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实行药品、耗材、设备等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三是特色共建机制。根据功能定位和群众需求,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组建了一单位一特色的共建医联体专科,共建专科总床位数达550张,部分共建专科创建成省级、市级特色科室,形成了基层的特色品牌。四是信息互联机制。医联体内整合信息资源,依托卫生信息专网和市、区两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达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了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网络培训学习等多项功能。五是上下联动机制。在慢性病管理上,率先以诊断明确的糖尿病、高血压基层首诊为突破口,通过三级医院专科医生指导,实施规范化诊疗和管理,打造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三师共管的局面。

(四)加强宣传引导,大力营造医联体建设良好氛围

群众的参与度、顺应度和满意度是医联体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通过加大舆论宣传,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医联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我委利用政务网站、电视台、广播、日报等主流媒介,通过开设“医改进行时”、“健康常州”、“健康周刊”等专栏,发布医联体工作动态,宣传医联体建设成果。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宣传栏、电子屏等,面向医务人员和患者宣传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在社区宣传栏内张贴医联体专家门诊时间,不定期组织专家进社区义诊咨询,邀请社区居委会主任进基层医疗单位体验医联体工作,扩大医联体在社区的影响,提高知名度。

截至9月30日,我市1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所有8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面建立医联体,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医联体全覆盖。医联体医院下派医生430余人,开展门诊诊疗9800人次,指导手术1749例,实施会诊3377人次,开设讲座631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9059人次。集约化中心为基层提供集中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病理诊断、临床检验11.2万人次。共建专科床位达550张,收治住院病人1.4万人次,手术5100例,人均住院费用较三级医院低40%左右。医联体建设从2013年起步探索到今年“一号议案”办理全面推开深化,显现出新的成效。政府层面通过医联体建设实现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医院层面通过医联体建设,形成了优势互补、可持续的发展格局;群众层面通过医联体建设享受到双向转诊带来的便利,满足对优质快捷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二、存在困难

我市虽然在医联体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国内缺乏医联体相关成熟的管理体制和配套政策,医联体的深入推进还存在一定的瓶颈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政策配套尚需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在“医联体”建设和“大健康”建设中需要重新设计调整。医疗保险要与医疗服务整合,探索医联体内实施总额预算下,基层医疗机构按人头付费、医院按病种付费的复合付费方式,提供服务后的结余资金可在医联体内部进行再分配,激发医疗机构节约医保资金动力,建立医联体内不同隶属关系医疗机构的利益纽带,引导医疗机构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让群众少得病,少付费。同时,加快推进医联体价格制定实施。

(二)信息化支撑尚需加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和集约化诊断中心建设需要信息化的大力支撑。开发和运用信息平台支持医联体内的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慢病管理、资金结算等业务协同系统还需要加大信息化的财政投入,给予适当倾斜,明确好市区两级责任。

(三)管理体制尚需突破。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隶属市、区、街道三级管理,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在确保机构性质、隶属关系、资产归属、人员身份、财政投入、补偿渠道、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等不变的基础上,探索紧密型医联体存在一定难度。紧密型医联体要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需要下决心、花大力气打破管理体制瓶颈。

(四)激励机制尚需建立。医联体建设既要解决医疗机构积极性问题,也要解决医务人员积极性问题。医联体牵头单位下派医务人员工资报酬发放办法尚需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实行自主分配办法有待落实。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医联体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

医联体建设是一项全新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坚持不懈,长效推进,更需要创新思维,久久为功,方能实现医联体建设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统筹协调。针对目前医联体建设中还存在的问题制约,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在医保、价格、人事分配、财政投入、信息化支撑等多方面建立和完善有效保障医联体运行的政策措施,鼓励创新与探索,积极争取医联体发展的倾斜政策,为医联体建设创造更优的外部环境。

(二)加大推进力度,整合各类资源。进一步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以基层为重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根据区域型、紧密型和专科共建型医联体建设的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卫计部门牵头制定医联体考核评价办法,采取部门联合评估或第三方评估,考核辖市(区)、医联体牵头单位、基层医疗机构的职责任务落实情况,推进医联体建设不断发展。

(三)注重建立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始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把建机制作为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机制、统一人员培训机制、规范双向转诊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升医疗卫生整体服务水平,实现讲奉献与讲效益的有机统一。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我们将努力把医联体建设成群众共享医药卫生改革发展的实事工程,创新推进卫生事业供给侧改革的民生工程,走出一条医联体建设的常州路径,重构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新秩序,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更实、更具体的获得感,为建设健康常州再作新贡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