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选择颜色:
市人大常委会启动我市第一部实体法《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执法检查
发布日期: 2018-07-05   来源:人大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 视力保护色:

在《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将从本月起,对我市贯彻实施条例情况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执法检查。今天(7月5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在市行政中心召开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建国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执法检查的重要意义。要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过程转变成一个勇挑历史重担、传承历史文脉、建设美好常州的过程。二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增强执法检查的实际效果。对条例中明确要求做到但没有做到、没有做好的、老百姓重点关注的一些重点问题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其原因及责任所在,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寻找路径和办法。三要巩固执法检查成果,进一步营造名城保护的法制环境。增加科学保护意识,完善规划制度体系,彰显城市文化特色,理顺保护管理体制,凝聚社会力量和智慧,让广大市民共建共享历史文化名城蕴含的丰富价值。

副市长李林出席会议,并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保护利用和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等方面介绍了我市贯彻落实《条例》的总体情况,市规划局、市文广新局负责同志和溧阳市、金坛区、新北区政府领导汇报了贯彻落实《条例》的工作情况。

2015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我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进一步巩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成果,市人大常委会在常州拥有地方立法权之后,制订颁布的第一部实体法就是《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从立法的角度来推动常州历史文化名城走上依法保护的轨道。

去年7月,我市成立了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并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录,共计343处。今年,我市又组织了第二批保护名录的普查和认定工作,设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积极推进大运河常州段文化带建设,不断完善名城保护规划体系,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名村的修缮工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介绍,7月上旬,检查组将赴天宁区、钟楼区、武进区开展执法检查,还将重点检查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期间,检查组还将邀请部分文保专家、文史专家、名城保护热心人士等召开多个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7月下旬,召开执法检查组第二次全体会议,研究讨论执法检查报告稿。8月下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将专门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

据了解,本次执法检查采取市、辖市(区)人大联动的方式开展,重点检查以下8个方面:

(一)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学习贯彻《条例》的方案和做法,以及《条例》宣传的社会效果。

(二)政府主导、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依法管理,切实抢救和保护常州历史文化遗产的情况。

(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切实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的情况。

(四)对大运河(常州段)、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等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五)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充分释放其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打造常州城市文化品牌的情况。

(六)各辖市区政府、市相关部门按照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属地负责、分工合作要求的履职情况。

(七)市、区两级政府在名城保护方面专项资金投入的情况。

(八)《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措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