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选择颜色: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加强对我市公共卫生体系规划和建设工作进行监督的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0-07-09   来源:人大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 视力保护色: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加强对我市公共卫生体系规划和建设工作进行监督的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2020年6月28日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

一、关于议案的相关情况

新冠肺炎引发的全球性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凸现了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13位市人大代表高度关注我市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深入调研后一致认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共同奋斗,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在疫情应对中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重大疫情的严峻挑战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相比,还有许多问题短板和不适应的地方,对此,建议各级政府要坚决守牢常州公共卫生安全防线,在整体规划上下功夫,在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在提升能力上功夫,力争走出一条体现时代要求、具有常州特色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之路。该议案经第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被确定为“一号议案”。

二、调研中反映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为了全面客观了解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议案处理意见,我工委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并在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学习考察苏锡两市,召开辖市区、有关部门、医疗卫生界和街道、社区等调研座谈会,广泛听取和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对调研中了解的情况以及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整理,主要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存在短板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不达标。对照国家疾控中心建设标准,我市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疾控机构的业务用房不达标。金坛区疾控中心仍租用私人企业房屋。市、区两级疾控中心的实验用房与行政办公业务用房均同处一楼,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隐患。此外,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还暴露出基层疾控机构存在设备设施建设配套不到位、检测仪器设备、相关试剂、个人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不足等问题。

2.救治设施不适应重大疫情需要。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救治大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本次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病房保障捉襟见肘,仅有10间负压病房,勉为其用。疫情初期,市第三人民医院、溧阳市人民医院、金坛区人民医院3家定点收治医院紧急医疗救治设备严重缺乏,市医疗急救中心没有一辆负压救护车。全市三级综合性医院没有独立的感染性疾病大楼,传染病病房设施落后,难以确保院内感染的控制。全市虽然有28家发热门诊布局,但硬件配置、功能设置等均不能到达省定标准,而且区域之间布局不均衡。

3.大数据和信息化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常态化机构不健全,缺乏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和疫情联防联控智慧决策平台。部分场所没有信息化支撑,造成重复劳动。如发热门诊每天都要靠医生手工录入就诊患者信息。公卫信息尚未形成互联互通,疾控中心、医院、社区等不能迅速做到无缝对接,专业信息系统未发挥应有作用。

(二)服务能力存在短板

1.疾控机构专业人员数量少。对照省编办编制标准,市、县区两级疾控中心均存在缺编现象,中心城区疾控中心缺编率更高。各级卫生监督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不同程度缺编,而且年龄偏大、人才难招难留。公共卫生机构高级岗位设置偏少,比例偏低,造成高职低聘、高岗低聘现象,影响了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导致部分人才流失。

2.检测和监测能力不足。疫情初期,全市所有核酸检测全部由市疾控中心、市三院承担,为流行病学调查带来较大压力。虽然后期在多家三级医院逐步开展检测,但是距离二级医院和县、区疾控机构都要开展核酸检测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实验室硬件设施、人员等条件都不完善。从应对疫情情况看,监测哨点建设不到位,新发传染病监测哨点医院数量少、监测对象范围局限、检测病原体的种类有限,不利于尽早发现。

3.财政投入标准较低。由于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制约,疾控机构原有的有偿服务性收入大幅下降。以市疾控中心为例,取消多类收费后,刚性支出项目(如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等)却没有减少,非财政拨款支出缺口达1000余万元。由此造成疾控人员工资水平与其承担的职业风险不匹配,财政补助缺乏政策性保障机制,致使中心业务不足,设备闲置,专业人才难以发挥价值造成队伍极不稳定。同时,公立医院负债率高,经济运行负担重,公立医院发展传染病科和病区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的提升。

(三)管理机制存在短板

1.公共卫生组织体系不完善。专家咨询体系不到位。我市尚未建立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专家库或政府公共卫生顾问。疾控组织网络系统不完善。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科室建设不健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医务室的疾控网络触角灵敏度不高。基层组织不健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未依法建立公共卫生委员会。

2.医防结合机制不健全。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与公共卫生机构的衔接存在脱节现象,监测预警机制尚待完善,传染病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3.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不完善。现有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不能完全适应重大疫情防控的需要,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四)应急物资存在短板

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急救等业务用车车况差、数量少。口罩、消毒液、防护服、护目镜、红外线测温仪等防疫和医疗物资储备严重不足等问题,给疫情防控增加了新的难度。

三、关于议案的处理意见

在深入调研、综合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十四五”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精心研究常州未来3—5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项目,着力推进今年下半年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机制创新,加快形成有效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与常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公共卫生体系,力争把常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强的城市之一。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建强以市、区疾控中心为业务技术主干,市三院和其他综合医院为疾病监测救治保障,基层机构为支撑的全市疾控工作网络。加强市疾控中心高端装备配置和关键技术储备。推进辖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区域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2.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提升能级,构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为龙头、专科医院为技术支撑,急救中心、血站为业务保障的全市医疗救治网络。重点解决主城区老城厢优质医疗资源过于集中的问题,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完善网络布局和急救设备设施配备。

3.强化基层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机构公共卫生科室设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立公共卫生科或预防保健科,乡镇(街道)设立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村级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配备专职人员,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进一步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

(二)切实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1.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立足“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完善网络直报为重点的快速反应体系。推进公共卫生信息数据互联互通。

2.提升收治救治能力。加强市级传染病医院建设,提高传染病患者救治能力。充分发挥综合医院在重大疫情救治技术支持保障作用。加快中医药应急救治设施设备与人才、技术储备,完善中西医协作机制。加快推进全市综合医院感染科和标准化发热门诊建设。

3.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推进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县区疾控机构、传染病医院、三级中医医院、专科医院建设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防护条件实验室,具备核酸检测能力。

4.提升应急指挥能力。借鉴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组织架构,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构建统一领导、权责匹配、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大应急管理格局。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制度,建立常州市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专家库。

(三)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1.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公共卫生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合作、社会参与的平战结合、联防联控、上下联动的疫情应对机制,共同防范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2.建立群防群治机制。强化社会动员,进一步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居村委会为主导,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等共同参与的基层社区防控架构。

3.建立医防结合机制。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合作机制、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应急预案衔接机制,协同落实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重大疾病防治措施。

(四)切实提升公共卫生保障水平

1.完善政府投入、分级负责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投入力度,重点保障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经费。

2.优化人员保障。加快落实中央、省有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力争5年内达到相应配置标准。加大人事薪酬保障力度,稳步提高各类公共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水平。加大对公共卫生高端人才培养引进、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支持力度。借鉴上海、湖北、淮安等地成功做法,积极探索对公共卫生机构实行“一类保障,二类管理”,创新绩效管理模式,保护好、发挥好公共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优势和专业人才积极性。

3.立足平战结合、采储结合,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建设公共卫生应急储备中心,做好疫苗、药品、试剂、医用防护物资储备。立足产业实际,加强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建设,建立或储备必要的物资生产线。

4.建设大数据、全方位、广覆盖的市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立疫情联防联控大数据智慧决策平台。推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建设“互联网医院”,发挥远程医疗作用。

5.加强公众引导。健全信息公开、媒体与互联网管理制度,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市民服务热线、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卫生热线等平台信息共享和互通机制。完善公共卫生社会心理干预体系,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推广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创新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全民健康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