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选择颜色: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加强对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助推常州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监督的议案”办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 2021-11-01   来源:人大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 视力保护色:

——2021年10月28日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

常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宋  平

今年4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一号议案”的处理意见,转交给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为扎实推动议案处理意见的有效落实,8月初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张耀钢带队开展专项督办活动,9月初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学习考察组专程赴苏州、无锡考察学习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的建设情况。教科文卫工委将“一号议案”的督办作为重中之重,牵头组织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开展专题学习会、专题视察活动,并多次深入各辖市(区)、高新区、科技园区及创新平台调研,持续跟踪督办。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常委会会议审议时参考。

一、议案办理进展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一号议案”处理意见交办后,市政府高度重视,时任市长陈金虎专门作出批示,分管市长主抓推进落实,科技部门牵头主办,各相关部门合力协办,“一号议案”的办理工作有序推进。

(一)全面贯彻全市创新发展大会精神

在年初召开的全市创新发展大会上,我市出台了“实施意见30条”和“创新政策20条”。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切实提升了政策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一是成立创新委,设立创新办,细化政策实施细则,明确部门责任分工。二是加大创新政策宣传力度,开展多场次创新政策解读会,发放政策汇编,发布宣传解读视频,提供线上下载。三是新建创新政策速兑平台,逐项完善相关政策申报的指南和评审方案,并加强评估反馈,根据做法、指标任务完成情况等重点,开展不同时点、多层次、多形式的监测评估。

(二)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与南航达成合作共建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的意向,各项筹备工作有序推进,近期将正式挂牌启动。二是重点围绕碳纤维、石墨烯材料、动力电池、光伏等领域积极创建高层次创新平台,国家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太阳能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正在积极对接中,争取落地常州。三是围绕区域性、行业性重大技术需求,加强与中科院、南大、东大等重点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提升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平台。

(三)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通过建立创新型企业动态培育机制、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力度等与企业共建一批企业研究院、企业实验室,集聚大批高端科技研发人才,形成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市高企结构比例不断优化,高企研发投入强度不断加大,高企产出效益不断提升,创新型企业集群明显壮大,企业创新研发能力明显提升。

(四)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今年以来,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实施“龙城英才计划”“2021年十万人才汇常工程”“名校优才引进计划”等人才引育方针政策。截至9月底,全市已累计引进8.1万名人才,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项目380个,其中15个顶尖人才项目已经市人才办主任会议原则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人才项目的支持,有35名人才、2个团队入选2021年江苏省“双创”人才、“双创”团队,全市177名海归人才踊跃申报新一轮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五)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放管服”改革紧密结合,聚焦企业创新“急难愁盼”,建立完善政策清单、问题清单、共享清单、减负清单,在加快政策落地落实、破解痛点堵点障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我市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得到省科技厅的肯定,并向全省科技部门推广。

二、工作建议

今年人大“一号议案”关注科技创新,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正是紧扣常州“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当前在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实施“532”发展战略之际,全市要继续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一切资源优先向创新配置,一切政策优先向创新倾斜,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全面助力我市建设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一)进一步加快龙城实验室建设

科技创新平台担负着支撑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要加快推进龙城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的建设方向、共建单位已确定,下一步要立足常州科研及产业发展基础,学习借鉴苏州姑苏实验室的做法和经验,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探索融通创新模式、践行开放协作创新共享理念,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标准建设一流水平的创新平台。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好现有的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围绕太阳能、碳纤维等主导产业,集聚创新要素,打造产业标杆,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

(二)进一步壮大科创基金规模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市、区两级政府要协同壮大科技创新基金规模,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到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技项目中来,以进一步强化创新载体建设。要充分激发和调动企业家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发挥龙头创新型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其加大对创新的投入,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领跑者。鼓励企业参与创新企业投资,更好地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

(三)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要更加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聚焦常州十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建设,提高产业层次,加速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结构的深度转型。要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精心做好高企培育工作,持续加快企业股改上市步伐,聚力强化企业梯队培育,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链主企业、上市企业、跨国企业的阶梯式培育路径,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上市公司,形成一批城市名片企业、行业标杆企业和具有市场话语权的地标产业。

(四)进一步招引高层次创新人才

近期我市开展了“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发出人才招引最强音,各项人才政策和实施细则密集出台。我们要始终把人才作为核心资源,不断推进全市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招引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队伍。要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升级版,细化人才引进模式,强化人才政策保障,优化人才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金融、人才公寓、住房补贴配套等服务体系。要把创新创业生态建设作为人才引育的关键之举,提升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以人才集聚带动人口增长、人力资源提升,着力打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的“生态圈”,提升常州人才国际化水平。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