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选择颜色:
关于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加强新能源之都建设监督工作的议案”处理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3-10-31   来源:人大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 视力保护色:

关于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加强新能源之都建设监督工作的议案”处理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2023年10月31日在常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严德群


受市政府委托,我就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加强新能源之都建设监督工作的议案”处理意见的办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贯彻落实情况

建设新能源之都是市委、市政府在常州即将迈进“GDP万亿之城”之际,把握国家“双碳”战略机遇,围绕重振产业雄风、再创城市辉煌这一历史使命,统筹谋划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当下、谋划长远,将杨红新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新能源之都建设监督工作的的议案》确定为2023年度重点议案,并研究出台了议案的处理意见,对常州如何上下协同加快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扩大产业领跑优势、集聚创新发展动能、加快场景应用推广等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意见建议,这充分体现了人大对建设新能源之都的关心和支持。《议案》处理意见交办以来,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部署,明确由市工信局牵头落实《议案》处理意见办理工作,相关部门协同发力,将《议案》处理意见与新能源之都建设各项任务相互贯通、一体推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积极争取人大支持,全面加强新能源之都建设法治保障。新能源之都建设既是当前常州锻造产业优势的最优选择,也是催生城市蝶变的最佳时机,必须凝聚全市上下共识,锚定目标奋勇争先,把不可多得的发展之“势”转化为不可替代的竞争之“能”。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政府密切联系,先后出台“一决定”(《关于加快推动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决定》)、督办“一议案”(《关于加强新能源之都建设监督工作的议案》)、起草“一条例”(《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充分行使了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立法权等法定权力,为全市建设新能源之都营造了法治化的发展环境,为市政府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提拱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二)高位谋划全面推进,不断完善新能源之都建设组织领导。年初“新春第一会”召开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新能源之都建设领导小组,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三个维度全方位推进。今年以来,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召开五次集体会议,建立了信息周报、月度工作例会、季度督查检查的等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工作调度,明晰工作部署。市工信局切实承担起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以及产业发展工作组牵头职责,会同相关部门梳理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并分解至各辖市、区,推动新能源之都建设纳入全市督查检查考核工作计划、“532”发展战略年度重点项目(工作)清单和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形成市领导牵头挂帅、部门协同推进、督查考核有力、辖市区各展所长的良好格局。在此过程中,我们把《议案》处理意见办理也同样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市工信局会同市相关部门将《议案》四个方面的处理意见贯穿于新能源之都建设的方方面面,推动形成强大合力。

(三)聚焦关键务实笃行,持续深化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在书记、市长的亲自谋划和推动下,全市新能源之都建设从多向发力逐步转向聚焦关键。在应用推广方面,我们着力提升新能源汽车“见车率”、充电“见桩率”和光伏“见板率”,推动新能源加速向生活生产各领域全面渗透。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以整车优势带动构建零部件产业生态,谋划第二增长曲线。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积极筹建新能源之都产科教联盟,着力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育。6月份,我们还成功举办了2023世界新能源博览会,近200家新能源上下游企业参展,近5万人次进馆参观洽谈,向世界展开了常州新能源之都的大旗;召开院士恳谈会,21位顶级科学家围绕常州新能源发展把脉支招。今年市人大也多次开展调研座谈,为新能源之都建设把脉支招、掌舵定向,给各职能部门提供了很多新思路和新路径,使我们深受启迪,我们也努力将人大代表的真知灼见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举措,在办好《议案》处理意见的同时,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二、主要进展与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下,新能源之都建设取得一系列突破和进展,产业发展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新能源在各领域渗透率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卓有成效。新能源之都正在成为常州的一张靓丽新名片,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实践,城市竞争力、区域辐射力、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一)引育并举,厚植产业底蕴。坚持“链式”发展,建强“雁阵”型企业梯队,率先构建起“发电、储能、输送、应用”为关键环节的产业闭环。一是持续强化重大项目攻坚。今年1-9月,落户新能源产业项目241个,总投资1165.6亿元,其中百亿元项目2个。二是积极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全市今年工业税收超亿元企业中,新能源企业已有27家;蜂巢能源、星星充电、厚生新能源等3家企业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全省第三;27家新能源领域企业入围国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三是加速打造新能源聚链成群的高地。溧阳市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和新北区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融合集群入选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并积极争创国家战新产业集群。四是积极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市政府出台专项工作方案,着力在培育骨干企业、推动产业集聚、提升创新平台、深化公共服务上下功夫,重点在电机电控、车用芯片、智能网联、智慧底盘、车身轻量化、制造装备、研发检测机构等重点领域突破,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左右,产业链完整度力争达90%,重点新能源整车本地零部件采购额占比超30%。

(二)多链融合,引领科创生态。大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加速融合,打造创新创业最优生态。积极筹建“新能源之都产科教联盟”,集聚教育、人才、科研成果等要素更好地服务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实施“龙城英才计划”新能源专项,推动人才工程、人才资源、人才政策、人才服务等优先向新能源领域倾斜。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挂牌,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全面启动建设。加强核心技术攻关,2023年四分之三的“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聚焦新能源。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入围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1-9月,全市新能源领域新增发明专利1294件,新制定修订各类标准22项,新增“三站三中心”42家,累计建有新能源领域企业研发机构超450家。

(三)推进“三率”,打造应用示范。 “见车率”方面,出台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停放服务收费优惠政策,全面推动公交、环卫、出租车等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政府公务用车带头全面新能源替代。1-9月全市新增新能源汽车4.3万辆,渗透率36.8%,累计保有量达11.5万辆。其中,9月渗透率达48.1%。“见桩率”方面,推进重点领域公共场所充电设施应建尽建、光储充多功能一体化设施能建尽建、住宅小区自有充电设施愿建尽建。1-9月新增新能源汽车公共和专用充电场站289座、充电桩超2400个,累计保有各类充电桩超过5.35万个,至少可为14.6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见板率”方面,扎实推进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加快推动公共机构光伏应用,不断提高光伏并网服务保障能力。1-9月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2.45万千瓦,累计209.19万千瓦,全年发电量累计14.72亿千瓦时,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党政机关分布式光伏已建面积3.67万平方米、完成率达59.8%。

(四)汇聚资源,强化金融赋能。一是拓宽资金来源。整合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龙城科创发展基金,连续三年安排不少于50%的额度投向新能源产业。截至9月底,市级母基金及其参股子基金累计投资常州本地新能源项目25个、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超230.20亿元。二是激活信贷活力。国家金融监管局常州分局、人民银行常州市分行、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出台十九条工作意见,从支持产业链集群建设、助力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产业人才引进、支持产业应用场景建设等六个方面赋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8月末,我市新能源产业贷款余额674.2亿元,同比增长14.2%。三是助力企业上市。今年新增新能源产业链上市企业2家,累计已达38家,另有3家公司上会过审等待IPO。优化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加快推进新能源行业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细分冠军、专精特新等一批优势企业入库,推动后备企业“培育一批、股改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与北交所达成战略协议,就支持优质企业挂牌上市、挖掘培育后备企业资源、开展人员信息交流共享、资本市场风险防范和处置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制造强市工作推进机制,对照《议案》处理意见,细化政策举措,强化资源整合,积极向上争取,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立法,围绕2025年两个“超万亿”发展目标推动新能源之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确保《议案》高质量办结。

(一)以构建“1028”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点,巩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常州优势”。研究出台《常州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行动方案》,聚焦10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条重点产业链的“1028”产业体系建设,加快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梯度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新能源领域“发储送用”等优势产业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地标产业集群;瞄准氢能、储能、智能网联、化合物半导体等风口产业,加快编制产业规划和行动方案;前瞻谋划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加强产业趋势研究和项目引进孵化。到2025年,“1028”产业体系全面实现绿色化、高端化、国际化,以完备的产业体系托举起新能源产业的高峰。

(二)以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为关键点,打造新能源产业聚链成群的“常州样板”。以整车先发优势牵引带动零部件产业乘势而上,瞄准电机电控、车用芯片等6个大类59个小类重点领域,加快现有企业转型发展、强化头部企业招引集聚、创设基金赋能产业发展、支持面向全球并购重组、集中政策资源优化扶持,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奋力将常州建设成国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市。

(三)以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着力点,锻造创新驱动的“常州动力”。蹄疾步稳推进龙城实验室建设,推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清洁能源材料等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深入开展科技型企业“倍增行动”,制定(潜在)独角兽企业成长支持计划;大力推动“揭榜挂帅”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切实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充分发挥产科教联盟枢纽作用,有效整合龙头企业、科研平台、合作单位,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常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地方立法,高质量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更好护航创新创业活动。

(四)以创建国家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为突破点,贡献新能源应用的“常州方案”。通过“见车率”“见桩率”“见板率”全面提升,打造更多集成常州制造、融合智能技术、服务模式领先的新能源示范应用场景,努力成为全国新能源应用的标杆城市。完善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支撑体系,大幅提高车辆电动化水平,争创国家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

(五)以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为落脚点,探索的“常州路径”。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常州建设新能源之都的意见》(目前已进入省委办公厅流转阶段)。培育更多新能源领域企业品牌,策划新一轮世界新能源博览会,突出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通过品牌互动协同提升常州新能源之都的知名度、美誉度,实现“品牌城市”与“城市品牌”的同向同行、共同发展,让新能源“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常州”的梦想照进现实。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今年《议案》处理意见办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得益于各位代表的理解支持。本次会议,既是对新能源之都建设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更是对接下来工作的再谋划、再加码。我们将坚决贯彻本次会议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定不移强链补连延链、集聚集群集约、做强做优做特,以新能源之都的全方位崛起支撑城市能级的持续性提升,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