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明年1月1日起施行 |《常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日期:2024-10-11

10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常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由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许德锋主持。驻常省级以上媒体及我市有关媒体记者应邀参加发布会。

会上,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许玲介绍了条例立法过程和主要内容,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张立新、市科技局副局长潘俊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

条例已由常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经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设十章七十六条,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精神,突出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破解科技创新中的弱点难点问题,全面系统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为科技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答记者问实录

新华日报记者:

请问教科文卫工委张立新主任,我市制定出台《常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的初衷和背景是什么?

张立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也为我市科技领域立法指明了方向。第一,制定条例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需要。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再次强调,“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制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是我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对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制定条例是加快打造长三角创新中轴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南京、苏州等地相比,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高端人才引育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条例从我市实际出发,围绕“一核一园两室三中心”建设目标,以制度创新引领科技创新,对加速打造产业创新高端引领、开放创新示范先行、全域创新活力迸发的长三角创新中轴与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深入推进“532”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制定条例是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和优化创新生态的需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激发市场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条例通过构建重要制度体系,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生态构建,鼓励、引导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对我市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力和要素集聚竞争力、增强创新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常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多年来,产学研合作一直是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一张名片,请问潘局长,条例对促进产学研合作有哪些具体规定?

潘俊:

常州制造业比较发达,创新需求旺盛,在立法调研过程中,各方均高度认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视其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推动我市企业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比如,在条例里明确了本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已经确立了产学研合作在全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地位。又如,在条例里提出了本市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开发、委托研发、技术入股等方式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持续打造以产学研合作为主题的“科技长征”品牌,不断提升常州产学研合作的品牌效应,引进更多创新资源汇聚。科教城是我市创新核心区,也是我市产学研合作的典范,条例里也进一步强调了这点,支持常州科教城教育、科技、人才集聚区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将其建设成为开放合作、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人才集聚、产业培育的高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常州网记者:

《常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颁布后,市科技局作为组织实施该条例的主管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条例的贯彻执行?

潘俊:

作为科技部门,我们将把宣传贯彻条例、推动条例落实见效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学习广泛宣传,精准把握条例核心要义。我们将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特别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组织全市科技系统及科研院所、企业等一线科技工作者,全面深入学习条例,精确理解其精神实质,自觉将条例的贯彻与科技创新实践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加速落地。我们还将开展条例实施的专项培训,利用高能级创新竞赛、超链接平台、科技镇长团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剖析条例内容,奠定坚实的应用基础,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生动形象地阐释条例内容,营造浓厚的宣传贯彻氛围。二是健全制度细化措施,构建条例落实长效机制。当前,“常州市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正在紧锣密鼓编制中,正好可以将条例所要求建立的规章制度融入其中。市科技局还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条例实施的具体举措,优化迭代创新政策至3.0版本,与时俱进出台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细则。我们将定期评估创新政策执行效果,实现其可操作性、落地性和实效性。同时抓紧开展调研,启动“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起草工作,争取明年发布实施。三是持续推动强化落实,彰显条例促进效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揭榜挂帅”,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一核一园两室三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更高能级创新高地;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与生态构建,吸引和集聚顶尖科技人才;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空天产业、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推动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向高端攀升,为万亿之城再出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常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