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常州(1)丨春色满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常州实践 |
发布日期:2025-04-12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民主,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的实践。 翻开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履职历程,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地方法规、一场场视察调研、一份份代表建议,记录着为民履职的点点滴滴,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一幅倾听民声、汇集民智、凝聚民心、解决民忧,奋力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样板的生动画卷在常州徐徐展开。 把“关键小事”变成“民主大事” 民生实事票决制,为幸福生活加码加温 “老人助餐为什么不能同城共享?” 2023年12月28日,天宁区兰陵街道上城社区社工贲颖怡代表周荣昌老人,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民生实事专题询问会上,向分管副市长以及民政部门负责人面对面询问。2个月后的2月27日中午,周荣昌老夫妻吃到了全省“老年助餐补贴同城共享”政策的第一餐。这是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持续擦亮常州民生底色的生动写照。 作为全省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发源地,2019年,常州在全省设区市一级率先启动实施代表票决制,2020年率先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票决制“常州样板”的经验做法被写入省委文件。 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出台了《常州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关于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民生实事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督体系的实施意见》,形成了民生实事项目“1+7”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市民出题、人大监考、政府答题,各方合力、精心打造民生实事项目“生命体”。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在这项工作上实践创新,每年联合市政府并组织专业代表、市民代表参与,共同开展专题督查,跟踪监督民生实事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连续6年开展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专题询问。2023年开展“你呼我应”民生实事项目点赞活动,102万人次市民参与;2024年初首次在人代会上开展满意度测评,让项目由代表票决、成效由群众评判。 去年7月18日,我市“龙城幸福号”民生实事地铁专列开行,年度10项民生实事项目内容及其最新办理情况、30多类便民服务信息专题二维码、“民生实事云监督”专题一一呈现,市民用手机扫一扫,就可随时查看并提出意见建议。此外,“民生实事云监督”平台还同步接入“我的常州”APP,与12345平台联动,平台上线不到半年就收到各类民生问题150余条,最终梳理形成2025年度民生实事建议项目58个。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民生是篇大文章,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就是写好这篇文章的“民意之笔”。市人大常委会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常做常新,让无数民生“关键小事”通过票决制成为事关政治的“民主大事”,实现项目来自民声、实事突出民生、结果赢得民心,为500万龙城百姓的幸福生活加码加温。 将“感知触角”直达基层“神经末梢” “民意网”全域覆盖,代表联系群众更广更深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让代表更加贴近民生,让代表的履职与基层群众的诉求同频共振?市人大常委会有效搭建民主桥梁,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促进人民意愿充分表达、有效实现,推动人大工作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每月的15日,是天宁区采菱社区“李承霞代表工作室”的固定接待日,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代表工作室,也是她履职调研的“线索宝库”。在去年的接访中,不少非公企业职工反映:“我们的技能等级评定只能到二级技师,评不了特级技师、首席技师,享受不到‘新八级工’职工待遇,怎么办?”李承霞深入企业调研两个月,了解到当前能评到“首席”“特级”的工种占比不高,试点企业的数量也有待增多。为此,她撰写了《关于扩大产业工人八级工覆盖面的建议》,将建议带到了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着眼于构建更好体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实践平台载体,不断丰富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全市建成1062个代表家站点(49个专业型代表家站点)、19个立法联系点、20个经济运行观察点、18个社会发展观察点,16家基层人民法庭建立代表联络站,织就一张全面覆盖基层的“民意网”,让人大“感知触角”直达基层末梢。 深化代表活动,不断拓宽吸纳民意汇聚民智渠道。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建成“数字人大”系统,基层人大建设运行“一码通”“云上人大”“代表E家”“钟e通”等N个特色平台,为代表“全天候、零距离、一键式”听取民意提供广泛支撑。生动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人大代表接待群众月”、“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大代表在行动”等活动,本届以来五级人大代表接待群众近13万人次,收集转交意见建议11319件次,推动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近年来,全市人大推行镇人大代表问政制、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形成常州基层人大“票决(选)制+问(议)政制”的工作新模式;在市人大成立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在常州经济开发区建立人大工作联络委员会和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人大工作在省级以上开发区全覆盖……越来越多从基层传来的声音直达各级决策层,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 从一封信的感慨到一条河的清澈 开门立法为民监督,依法履职载满民情民意 立法载满民意。徐瑶是常州大学材料学院的一名学生,2023年3月,在《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座谈会上,她提出的“建立劳动教育相关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议被采纳,最终写入法规条文。去年,她被邀请参加全市人大法制工作座谈会,并和其他11个单位及个人获颁立法感谢信。“真没想到,我的建议能够被采纳;更没想到,能够收到感谢信。”徐瑶表示,这件事将激励她更多关注社会,多学习、勤思考,积极建言献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立什么法,老百姓说了算,这是人民群众意见获得最大尊重的喜悦,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常州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将社会各界提出的8件立法建议项目,列为年度立法项目。立法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地方立法研究院等平台,召开立法座谈会、协调会、论证会等80次,收集整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288条、专家意见建议255条、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建议315条,就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与民盟常州市委开展专题协商,以调查问卷形式征集儿童意见近千份,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条例立法提供了“1米高度看常州”的心声……通过事前广泛动员、深入普及相关法律,事中搭起平台、让基层意见充分汇集,事后及时反馈,形成民主决策全链条、全流程的闭环。 常州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已经出台了25部符合常州发展实际、具有常州地域特色的地方性法规,每一部都凝聚了常州人大开门立法听取民意的工作情怀。在常州,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立法全过程,内容上力求取得不同意见中的“最大公约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监督回应民声。毛龙河流经钟楼区和新北区,沿线4座水利闸站常年关闭,界河段设置了土坝,导致水流不畅,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建议新北区与钟楼区要形成治理合力,开展河道岸坡淤泥内源治理,加强水系沟通畅流活水治理。”去年9月,钟楼一组的市人大代表们走进荷园社区议政代表联络站,与基层人大代表、群众代表面对面交流。代表们积极回应,市人大常委会重点推进,推动钟楼、新北两区协同治理,10月中旬,河道水质已达Ⅳ类。 这是常州人大创新开展“四同”监督工作的缩影。2024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盯市委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1+8”行动方案落实,与各辖市(区)上下联动,组织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共同参与,同步开展专题审议、执法检查、专项监督、专题询问“四同”活动,以人大之力扛起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上游担当,全力助推太湖流域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太湖常州水域环境质量达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 人大监督就是要紧扣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民关切什么、民意在哪里,监督就跟到哪里。本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生态环境、“一老一小”、安全生产等经济社会各领域重点热点问题,梳理归纳专项监督建议议题188项,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利益相关方、专家学者、群众代表等全程参与,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率先建成全覆盖的国有资产人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听取政府债务情况汇报,深入开展“三百”活动和“两官”履职评议,对常委会任命人员进行履职评议,推动人大监督与审计、司法、监察等各类监督衔接贯通,形成“专项审议+专题询问+工作评议+满意度测评”的审议监督模式,着力推进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落实到常州人大监督全过程、各方面。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 “1+4+1+N”制度成果,浇灌全过程人民民主花开满园 常州人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发源于溧阳市戴埠镇,溧阳人大开创了“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的为民办实事新模式。同时,先行先试镇人大代表问政工作,在全市得到推广。指导镇、街道人大积极探索“人大+纪委”监督、“家事共事公事”三事分流行动、“百姓代言人”等典型案例。 打造人大代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金坛“密钥”,金坛人大以“五化”为目标,以“五全”为要求,完善工作机制、搭建载体平台、加强学习培训、创新活动形式,有效发挥全区各级人大代表作用。建成人大主题公园,开展“人大代表进网履职”,推动基层人大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武进人大建成“省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区人大代表之家”三位一体的综合履职平台,与区政务服务中心共建共享共用,打造了人大工作与政务服务高度融合,直通一线、直接地气的履职新模式。镇、街道人大“民生+”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系、“流动摆摊”征集社情民意、“党建+、调研+、闭环+、云上+、特色+”专业监督工作模式特色鲜明。 新北人大出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示范点20个,两年来已形成30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优秀案例。“听看议办评”五字工作法、“议家事”、“奔牛事·奔跑办”、“魏民茶社”惠民生充分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民呼我应,助宁无忧”是天宁人大精心打造的工作品牌,从听民声、促民治、增民享三条路径、三个维度发力,创新开发区议政代表会、代表履职“三统一”、“三官两师一员”、国家机关负责人“进家入站”等制度,镇、街道人大还探索创新“微实事”工作机制、“小板凳”工作法、“幸福茶馆”联络站等。 钟楼人大在民生实事项目现场设立代表联络室,每个联络室选派2—4名人大代表驻室开展工作,建立健全“四方会商”、“三项督查”和项目绩效评价机制,该做法在全国人大相关会议上交流并获肯定。同时,积极推动打造“民情议事坊”、“王瑛代表工作法”、协商议事会等镇、街道人大工作品牌。 …… 在常州,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在创新中不断推进,涌现出许多亮点,让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花开满园,源自精心浇灌。 2022年,市委人大工作会议提出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样板的目标和要求。2023年,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常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打造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样板的决定》,以及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和民生实事等领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4个实施意见,构建了“1+4+1+N”的常州实践路径(作出1项决定、出台4方面实施意见、建成1座常州人大历史展示馆、打造“一区(市)一特色”N个典型范例)。通过“1+4”制度设计,构建全方位制度体系提升“转化率”、保障代表群众权利提升“参与率”、放大民生实事票决综合效应提升“见效率”、发挥平台载体作用提升“通达率”,规范立法、监督、代表和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程序,推动街道议政代表会、开发区人大工作、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三个全覆盖”,构建“票决(选)制+问(议)政制”基层人大工作新模式等,形成具有常州“辨识度”的制度和实践成果。
去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常州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9月25日,市四套班子领导在常州人大历史展示馆上了一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现场课,标志着常州人大历史展示馆正式开馆。截至目前,2000余名各界人士走进展示馆,大中小学生礼敬国旗、市民群众了解人大、人大工作者寻找工作印记、机关干部模拟宪法宣誓,通过沉浸式场景、互动式参与,感受民主法治在常州的发展变迁。 在常州各地,各具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扎根土壤、沐浴暖阳,在万物生长的春天,展现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