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选择颜色:
加快溧阳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日期: 2009-01-14   来源:人大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 视力保护色:

  民营经济作为最具发展活力的一种经济形态,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力量和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其在优化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推进富民强市、实现经济新跨越的必由之路。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迫切需要我们对它有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一、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轨迹

  改革开放以前,民营经济是作为国有、集体经济的对立面而严加限制甚至禁止的。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民营经济认识的逐步深化,相关的法律政策逐渐放松,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民营经济得以发展壮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民营经济定位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民营经济虽有所发展,但发展的速度不是很快。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民营经济的地位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为民营经济发展“松绑”,全国上下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环境,极大激发了民间的创业热情,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2005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非公经济进入许多重要领域和垄断行业作出了明确规定。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平等保护物权和平等竞争,法律上的“平等”保护和经济上的“平等”竞争这两个“平等”是对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领域地位的充分肯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壮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综观经济发展的历程,民营经济的发展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没有市场机制的形成,没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就没有民营经济的壮大成长。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客观上促进我国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发育和逐步成熟,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市场经济。民营经济越发达,市场经济就越发达,整个经济就越发达。

  二、溧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市已确立了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国有集体资本基本退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从个体经营、创办实体到集团式发展三个阶段,从参与劳动密集型领域逐步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领域转变,从少数行业向多行业、多元化经营转变,从民间资本为主逐步向外地民资和本地民资并举转变的变化轨迹。全市民营经济呈现出总量不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改善、环境不断优化的新态势。截至2008年6月底,全市共有私营企业3814户(其中独资企业800户,合伙企业58户,有限公司2956户),注册资金110.3亿元,其中累计注册资金100万以上的有1143家,500万以上的有506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236家,1亿元以上的有9家;个体工商户18930户,注册资本5.6亿元。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规模总量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呈现出滚动发展壮大的局面,有些企业已成为本行业的强势龙头企业。全市已有省级集团13家,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40家,其中申特集团、上上集团2007年分别突破100亿元和50亿元。今年1至8月,全市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424.3亿元,销售收入398.7亿元,利税37亿元,销售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占93.7%。贡献份额不断增大。民营经济上交税收约占全市税收总额的77%,成为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2、行业门类日益拓宽。民营企业从最初只局限于制造业和商业领域,到广泛涉足现代服务行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目前,全市民营企业已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比例日趋合理,行业门类基本齐全,企业品位不断提升。第三产业不仅增速快,而且已发展到物流、科研、咨询、中介等领域,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不断优化,输变电、黑色金属压延、机械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新材料、医药食品、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8大产业集群已初步定型。

  3、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目前,在全市民营企业中通过ISO质量认证的有231家,ISO环境认证企业42家。到2008年6月底,全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4只,江苏省著名商标13只,常州市知名商标43只。目前,我市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达13家,企业知名度及产品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按照“产权清晰、两权分离、管理科学、责任明确”的要求,溧阳民营企业在产权结构上已从产权不明晰向完全明晰方向转化,绝大多数个私企业早已摘掉“假集体”的红帽子,恢复其本来身份;在投资结构上已从单人或家族投资向多形式、多层次混合持股方向发展。一些企业通过股权收购、兼并,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资源得到优化。在要素组合上已从资金入股扩大到人才、资源、知识产权等多种形式入股。有的企业采取给一定的股权或技术入股的方式留住人才;在管理体制上已从家族式管理逐步走向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管理方式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变,改制企业一般都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等法人治理结构,体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5、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企业逐步向注重引进培养人才和产品深度开发方面发展,强化技术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主动寻求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显著增强。全市民营企业与全国百余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45家高新技术企业全部具有产学研背景。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引进,基本摆脱了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同质化等弊病,提升了溧阳民营企业的产品和技术档次,为新一轮市场竞争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溧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一)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挑战。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增长、高投入带来了高消耗、高排放,资源要素、能源供给、生态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开始难以支撑,另一方面受原辅材料涨价、银根抽紧、出口退税率调低、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企业效益有所下滑。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利税和利润增幅分别回落4.9、7.5和8.6个百分点,规模企业有13家出现亏损。

  (二)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需要调整。目前,尽管有限责任公司占全部私营企业的75%以上,但“家族控制型”企业仍占溧阳民营企业的大多数。这种“家长式”管理模式虽然能够适应现阶段中国的国情和民营企业初期发展的实际,但它毕竟是一种原始的企业产权形态和组织结构,从长期发展和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角度看,则弊端显露:一是容易导致企业的战略决策错误。由于在家长式管理模式中,凡事一人说了算,缺乏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使得决策的科学性大打折扣,同时这种管理模式极易产生“赢利就是最终目的”决策理念,导致许多民营企业容易忽视企业文化,缺乏现代市场意识,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在更广的范围内选择更有能力的人更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在家长式管理模式中,“家长们”容易把企业当成自己或家族的私有物,往往通过任人唯亲的方式来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性。由于一个人、一个家族的能力毕竟有限,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必将影响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民营企业产业层次有待提升。溧阳产业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小、散”的老问题,表现为企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产品技术水平低。其主要原因就是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还没有形成,特别是研发、应用技术方面较弱。表现为:一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不强。不少民营企业往往只注重眼前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随遇而安,迷信老产品,满足于跟随和模仿。二是很多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融资能力差,导致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进行科技创新。此外,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是传统产业,创新很难在短时期内产生明显效益,这也在客观上造成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三是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技术依托和一些高校科研单位的支持,缺乏长期的、紧密的产学研联合开发,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民营企业推进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技术要素、保护措施、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四)民营企业人才现状不容乐观。由于民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尚处低级状态、人才创业环境欠缺、人事代理制度不完善及社会对民营企业用工的偏见,造成民营企业人才紧缺,直接影响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人才层次看,高层次经营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且年龄老化,同时,民营企业大多采取聘请、顾问、兼职、咨询等“柔性引进”的方式引进高层次人员,造成民营企业高层次人员的稳定性差、流动性大。从专业结构看,科技人才(包括技术工人)、管理人才(包括职业经理)和市场开拓人才缺乏,熟悉资本运作、精通WTO规则的专业人才稀缺,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

  (五)民营企业融资筹资比较困难。目前,溧阳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几乎是完全依靠自筹资金,规模扩大需要追加投资也是主要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资金规模有限。随着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的关注提高,贷款难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在融资渠道上,绝大部分还是依赖向银行贷款,而有限的不动产抵押贷款和微乎其微的信用(特别是商誉)贷款完全不能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同时由于上市融资门槛高,而处于“次国民待遇”的民营企业很难达到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要求,从而难于获得风险资本的支持。融资渠道的单一性,使一些民营企业只能借助于民间借贷,沉重的利息负担和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四、溧阳民营经济发展之对策

  (一)以解放思想创新创业为动力,全力打造溧阳民营经济阵地优势。一是要构建服务型政府,打造发展民营经济的环境优势。切实增强政府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落实承诺制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加大对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着力解决政策“玻璃门”现象,努力为民营企业创业创新营造更好的政策法规、公共服务和社会环境。二是要加快要素资源的拓展,打造民营经济要素优势。必须坚持节约、保护、开源、提高利用率等原则,积极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运营和土地的集约使用,在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整理、村庄整治、园区整治、盘活存量等多种途径拓宽工业用地空间,通过重点供地、建标准多层厂房、严禁“圈土地”现象等措施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三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民营经济区位优势。全面提升园区产业配套和项目承载能力,加快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建设,积极整合物流系统资源,大力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主体。四是要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打造民营经济群体优势。积极引导“自主性”行业协会建设,努力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产业升级、沟通政企关系、行业自律和协调、人才培养、信息导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推进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鼓励民营企业实施产权制度创新,构筑多元化、社会化的产权结构,特别是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公司化改造、股份制改革和规范章程等途径,积极实施产权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改革和创新,鼓励和引导它们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投入机制,促进其向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形成民营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动力群体化和承担风险社会化的新投入体制,建立起股资、民资、国资、外资等多种资本参与、多元开放的产权结构。引导民营企业创新管理体制,要引导民营企业逐步破除家族式和低层次的管理模式,完善治理结构,建立起企业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对那些具有一定规模且产权多元化的民营企业,要鼓励并帮助它们在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促使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和制衡机制,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市场化程度,改善、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同时要鼓励和帮助民营企业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鼓励和帮助民营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完善企业内部运作,以管理信息化推动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三)以实施“创新兴企”战略为抓手,加快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加快企业科技创新,就必须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和机制。在自主创新方面,要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对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和从事科研开发活动的企业,在项目立项、用地、财政贴息、信贷发放、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运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努力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在引进消化吸收方面,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以共建技术中心、联合技术攻关、联合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载体,加强与科研院所在产学研方面的紧密合作,加强技术创新过程的协调和交流,通过购买国内外专利技术等途径来获取企业技术优势。引导民营企业催生一批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主业突出、核心力强、有著名品牌的民营企业集团,实施名牌兴业战略,不断提升溧阳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以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导向,推进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优化战略。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优化主要包括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和外部人才的引进两个方面。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主要是着重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其他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转变他们的经营管理观念,要立足本市职业教育资源,实行“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从完善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承担的企业培训经费机制入手,通过继续教育、在职教育、资格考核等途径,加大对民营企业家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的培训力度,为溧阳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外部人才的引进主要是从完善人才引进体系入手,着重消除在观念、体制和政策上的障碍。作为民营企业,要尽快转变观念,强化人才意识,通过完善人才创业环境、合理确定人才薪酬结构、建立职工入股制度等措施留住人才、引进人才。作为政府,要在体制和政策层面上为民营企业引进人才松绑。比如:在政治待遇、政府奖励、职称评聘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人才应公平对待;搭建民企人才引进平台,加快培育职业经理等人才,努力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身份、所有制等限制;完善人事代理制度,配套做好社会保障、人事档案、户籍管理等相关衔接工作;努力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保障等方面的法规政策体系,形成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有效机制等等。

  (五)以创新融资机制为依托,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要从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入手,加大对地方金融机构尤其是民营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金融有效供给的能力,争取更多的创业投资资金、风险投资基金投向民营企业;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加强银企合作,积极推进贷款品种创新,大力发展票据贴现融资、金融租赁业务和典当融资业务,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使民营企业能迅速筹措到生产所需的短期资金;建立完善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尝试民营企业贷款保险制度,解决中小企业由于资信不足、缺乏担保而“贷款难”的现状。积极引导规模民营企业探索和实施资本运营,运用资本控股参股、技术入股、品牌入股、收购、转让等形式,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部门要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建立完善民营经济产权市场,发展风险投资,解决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退出机制,鼓励和帮助民营企业集团灵活运用主板上市、国外上市、买壳上市等多种模式进行上市融资。

  课题组负责人:赵忠保

  课题组成员:张跃庆 孔云健 王剑锋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