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选择颜色:
关于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汇报
发布日期: 2010-08-30   来源:人大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 视力保护色:

常州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

一、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创新、发展、提高”不动摇,围绕全年发展目标,紧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全力以赴抓好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扩内需稳外需保增长、抓改革转机制增活力、惠民生保稳定保和谐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回升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主要经济指标步入快速上升通道,基本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经济运行呈现出速度较快、结构调优、效益回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运行继续趋好
  有效投入规模扩大。1-6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6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工业投入完成566.5亿元,同比增长18.1%,工业投资中设备购置比重上升到55.2%;服务业投入继续快于制造业,上半年服务业完成投资409.4亿元,同比增长28.3%。市场消费繁荣活跃。1-6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2.5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住行类商品销售形势红火,汽车消费、家电消费等依然保持活跃,金银珠宝等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外贸出口增势强劲。1-6月份,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1.4亿美元,同比增长54.7%,其中出口70.7亿美元,同比增长49.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上半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为39.4亿美元,同比增长59.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12.6%。在三大需求协调拉动下,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继续趋好,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22.2亿元,同比增长14%,比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512.7亿元,同比增长27.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9.7个百分点;实际到帐外资13.5亿美元,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21.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7%和45.2%。
  (二)转型升级力度加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五大产业发展良好。1-6月份,全市五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2258.6亿元,同比增长30.9%,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64.3%,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达70%,其中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8.8%、35.3%和58.1%,五大产业不但对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全市五大产业完成投资386.4亿元,同比增长29.3%,增速高于全社会工业投资1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72.7亿元,同比增长32.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7.4%提高至50.5%,全市利润增量的70%来自于高新技术产业。上半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44.4亿元,同比增长42.1%,增幅高于全市工业投资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平稳推进。1-6月份,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520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投资409.4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同比加快8.9个百分点;现代金融、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正加快发展,现代服务集聚区建设初见成效,8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入驻企业已达5286家,就业人员7.18万人。
  (三)运行质量明显改善,效益增幅显著提高
   工业效益大幅提升。今年以来,我市工业产品销售、利税、利润等效益指标均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效益增长快于产销增长的良好格局再次形成。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20.2亿元,同比增长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9.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38.9亿元,其中利润15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5.6%,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20.3个和27.4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双双下降,其中亏损面同比降低3.7个百分点,亏损额同比减少10.7%。地方财力稳步增强。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为地方财政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1-6月份,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2.7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税收收入占比达90.2%,税收比重居全省第一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成为我市财政增收的主要亮点,分别同比增长52.9%、36%和43.9%。
  (四)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民生保障不断加强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1-6月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11元,同比增长11.2%,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480元,同比增长13.2%,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上半年全年新增就业人数5.5万人,新增就业岗位7.9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养老、医疗、失业三大社会保险分别净增2.08万人、2.79万人、1.66万人,新农合参保比例100%。住房保障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上半年分别受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申请655户、353户、551户。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应予重视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回升向好的趋势日渐明显,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这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相当关系,从大部分经济指标的增幅看,仍属于恢复性增长,经济回升的基础尚待进一步巩固。当前宏观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下半年经济运行很可能出现“高开低走”的情况。因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也要坚定信心,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着力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经济运行“高开稳走”,确保全面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逐月回落
   今年以来各项经济指标的高位运行建立在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基础上,随着同期基数的不断提高,来自于基数推动的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弱化,加上中央房地产的调控、金融信贷事实上的收紧、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等调控政策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高开低走的迹象已经显现。上半年全市GDP增速二季度比一季度下降了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从1-2月的35.7%逐月回落到25.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从1-2月的37.3%逐月回落到2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最高月份的26.4%回落到22.2%。
  为此,我们要密切关注经济走势的变化,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势头。首先要努力扩大有效投入。要全力推进全年160项市重点项目、100项工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努力完成目标进度;要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大与央企的对接力度,加大对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入力度。第二要多管齐下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要继续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中低收入阶层和农民的收入,提高社会购买力,提升居民消费信心;研究新形势下房地产业发展的新对策,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大力培育消费热点,抓好汽车、旅游、文化等带动力强的消费;拓展农村消费市场,落实好国家“家电下乡”政策措施,使农村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第三要全力以赴发展外向型经济。要加快外贸转型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比例,深度开拓欧美日传统市场,大力开拓中东、非洲、东盟等新兴市场,拓展发展中国家潜在市场;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精心组织招商活动,深度推进“双引工程”,提高招商人员素质和水平;要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努力拓宽境外投资领域,扩大对外投资规模,鼓励企业在境外上市融资。
  (二)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
   我市工业生产增长依然对高耗能行业保持较高的依赖度,重工业比重过大,钢铁已经成为我市制造业第一产业,化工占工业比重全省第一,水泥生产能力全省第一。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3%和63.7%,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不减反增。与此同时,部分“两高”行业投资仍然保持较高增长,给全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为此,要把节能减排有关约束性指标的完成当作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更要当作政治任务予以全力确保。首先要严格控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落实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重点任务,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推广示范先进技术和工艺,加强环境保护,真正实现节约和集约发展。其次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要坚持发展五大产业不动摇,进一步集聚政策、资金等资源,打造新能源、输变电、轨道交通等千亿元级产业群,壮大天合、亿晶、常牵等龙头企业,培育新材料领域具有强竞争力的龙头,带动产业集聚和竞争力提升;要抓住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机遇,重点在新兴产业领域加快创新人才引进,加强创新企业培育,争取在新兴产业上孕育出好苗,进而发展成参天大树。
  (三)企业增本减利因素增多
   今年以来,我市企业增本减利因素增多,成本压力不断凸现。一是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倒挂。6月份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高达12.1%,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仅为3.8%,低于原材料价格涨幅8.3个百分点,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二是企业用工成本明显提高。今年以来,我市企业招工难的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很多企业只能通过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待遇来吸引和留住员工,企业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三是资金紧张的矛盾再度凸现。今年以来,国家为了抑制通胀,央行已三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形成货币信贷政策的实质性收紧,对部分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此,首先要加强重点要素保障,不断加强生产要素协调,重点帮助企业解决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供应和综合交通的协调工作,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其次,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的有效配合,以财政贴息、以奖代补、信贷担保、风险补偿等多种形式,引导和激励信贷投放,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瓶颈制约。第三要密切关注企业增本减利因素和通胀预期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及时制定应对措施,指导企业规避风险,防止出现大的波动。
  (四)关注房地产新政下的市场趋势
   房地产是现阶段内需消费最大的热点,其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很大。1-6月份,我市房地产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32.7%,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达36.3%;房地产投资占服务业投资的比重达41.6%。房地产还同时影响了冶金、建材等多个行业。自从中央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对房地产进行调控,特别是今年四月国家新房政出台后,我市商品房销售明显下降,6月当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量较4月份下降38%,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6%,房价环比略有下降,房价下跌走势正在初步形成,新政调控显现了预期的成效。但这种局面也诱发了市场主体的博弈心态,加剧了房价还将继续下跌的消费预期,消费者对政府下一步调控的政策、力度以及最终目标都在等待观望,在抑制投机购房的同时也影响了刚性需求。
   为此,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政策并非单纯的经济政策,我们要改变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税收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现有格局,必须把精力花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特别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千方百计提高现代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其次,要密切关注国家调控政策的力度和动向,研究新形势下稳定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新对策,根据市场需求,适度调控土地供应,调节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引导开发商适应市场变化,适时降低房屋售价;完善房地产信息公开制度,稳定消费者心理预期;规范房地产销售市场,打击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的行为;鼓励居民购买首套住房和合理的改善性住房,促进刚性需求理性释放。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