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 >> 媒体视野 >> 内容 |
市人大代表、经信委主任蒋自平一席谈 |
||||||||||
|
||||||||||
面对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面对经济发展中各种“两难”矛盾的延续,常州如何稳中求进、又好又快发展?市人大代表、经信委主任蒋自平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键是发展产业、服务企业,在优化结构中做大总量,在做大总量中优化结构。 蒋自平说,2011年我市新增11家上市企业,百亿工业企业达11家、三星级以上企业达100家,企业增值税抵扣40亿元,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产业层次不够高,特色不明显,结构偏重、规模偏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加快转型升级、保持较快发展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相关部门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还有待提升,有时服务企业还不到位。 蒋自平认为,2012年是我市的“创新驱动加速年”,要坚持以“一核八园”为头号工程,以“510”行动计划为关键抓手,形成既能占领创新高地,又有较高市场占有率,更能体现常州特色的大产业、大企业,确保常州发展水平、发展质量走在全省全国前列。要抓住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进一步做强科教城“创新之核”,深化产学研合作“五大机制”,搭建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直通车”,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教城科技、知识和人才的“溢出效应”。同时加快重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各类孵化器和研发机构建设,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围绕产业集聚、企业壮大、科技投入等,加快推进LED封装及应用等一批在建项目,真正做到政策聚焦、资源聚焦、服务聚焦,确保项目早开工、早见效,扎实增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支撑作用、后劲作用。 “充分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找准发展特色产业的突破口。”蒋自平表示,“十二五”期间,工业技改投入预计达到5000亿元,市、辖市(区)、乡镇(街道)三级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全部建成,3000多家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实现各种形式、阶段性转型升级,1000家左右的小微企业要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高新技术企业达800家,新增上市企业50家。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并进,构建起特色鲜明、起点更高、与周边城市错位竞争的高端制造业体系,实现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 “要高效服务企业,进一步激发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蒋自平表示,企业是创新驱动的主体,是项目实施的主体,是增加就业岗位的主体,也是风险承担的主体。全市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提高决策执行力和难题解决率,打造全省全国领先、具有常州特色的服务“高速公路”。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坚持人才政策向企业倾斜、人才开发向企业延伸、人才工程向企业拓展,建立完善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的人才引进机制。进一步推进金融创新,促进信贷向实体产业倾斜,加快壮大科技金融资本规模,放大政府引导基金的效应,鼓励辖市区设立科技小贷公司,引导更多资源投向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领军人才创新创业项目。
|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