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 >> 大会要闻 >> 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3:新一届政府工作思路和目标 |
||||||||||
|
||||||||||
二、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 综观国内外形势,今后五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抓住国家制定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机遇,深化我市发展思路,全面对接国家规划。不久前省委书记罗志军同志到常州调研时,要求我们“增长速度要更快、发展质量要更优、国际化水平要更高、发展特色要更鲜明、群众生活要更好”,走在全省“第二个率先”的前列。我们要不辜负省委的殷切期望,大力发扬“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和新时期常州市民精神,凝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精气神,更加积极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铸造常州发展新辉煌。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省第十二次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全面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四大战略”,加快推进“八项工程”和“八大重点”,大力建设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迈进。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区域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巩固提升江苏第一方阵地位,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走在全省前列,县域经济在省内的排位大幅提升。到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000亿元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力争超过700亿元。有效投入年均增长15%左右。外资、外贸、外经总量更大、结构更优、质量更高。作为长三角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明显提升。 ——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形成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传统产业不断提升的新格局。到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以上,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创意产业基地、旅游休闲中心、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心。新兴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成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中国智能制造名城”。2014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先导区。 ——科技创新优势更加凸显。抢抓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机遇,加快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强、吸收消化再创新能力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创新投入产出能力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3%。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年均增长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五年累计引进500个海归创业团队,5000名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 ——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高水平打造现代化精品城市。着力提升城市现代化品质,中心城区建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苏南一流核心区,南部新城打造集科教研发、先进制造、生态休闲为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北部新城建设以文化创意、外向经济、高端商务为特色的国际化新城区。全面开展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加大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2015年申报成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力优化城乡生态环境,2014年通过国家人居环境城市考核验收,2015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常州。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0元以上。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大幅提高,常州民生事业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民生亮点。
|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