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选择颜色:
关于我市推进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情况的汇报
发布日期: 2013-05-20   来源:人大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 视力保护色:
常州市农业委员会主任 蒋伯丹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受市政府委托,就我市推进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情况作一汇报,请予审议。
一、关于我市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情况
2011年,省里全面启动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要求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力争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农业实际,提出了到2014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做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的目标任务。根据省、市的要求,我委确立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保四争三的位次目标。
根据《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标准,全省有13个省辖市、67个县(市、区)参加了2011年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监测。测评结果显示,常州农业基本现代化综合得分75.47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4分,在省辖市中位列第4,与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目标值90分相差14.53分。各辖市区测评得分分别为:武进区76.47分、金坛市75.97分、溧阳市75.92分、新北区63.90分。目前,我委会同市委农工办、市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对2012年全市农业基本现代化综合得分进行了自我评估,正式的监测结果预计5月份由省级部门统一发布,经初步测算,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有望继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2012年,我市围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目标,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组织领导、项目投入和督查指导,有效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稻麦单产双超历史,水稻单产633.7公斤,比上年增5.8公斤,实现全省“十连冠”。全市粮食总产115万吨,保持稳定。蔬菜播种面积35.2万亩、产量85.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4.8%、13%,蔬菜自给率达55%;出栏生猪81.9万头,家禽6210万羽,肉蛋奶产量20.2万吨,增长5.9%;水产品产量18.1万吨,增长5.7%。新建高标准农田19.09万亩;完成标准化池塘改造5.12万亩;创建成国家级畜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6个、省级31个;新购置各类农机具5342台套,全市稻麦机收率超过95%,水稻机插率为83.9%;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业8.6万亩、高效设施渔业4.8万亩,累计建成高效设施农业38.36万亩、高效设施渔业13.6万亩。
(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迅速崛起。全市累计建成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园区26家,其中省级5家。26家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现产值29.7亿元、利润6.8亿元,辐射面积23万亩,带动农户3.5万户。依托园区平台积极拓展农产品加工、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有效地促进了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8家列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动态监测的综合园区投入2.7亿元,新建面积3.1万亩,实现产值22.4亿元、利润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和18.4%。围绕花博会,扎实推进花木产业园区建设,投入财政资金4800万元,集中扶持花博园区种苗繁育中心、植物工厂、夏溪花木市场提升改造、精品苗木基地、智能温室、“花博会”辅展区“五园”等六大工程9个重点项目的建设,提升了全市花卉产业园区发展的水平。
(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组织农业龙头企业运行质量提升年活动,培育“五个一”示范创建龙头企业11家,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64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交易额)490亿元、创汇1.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10%。凌家塘市场、夏溪花木市场交易额分别达到234亿元、1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6%、13.9%。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力。全市通过“三品”认证产品总数突破千只(1007只)。拥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2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5只,省级名牌农产品51只、市级名优农产品253只。全市所有涉农乡镇(40个)全部建成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室,以市农检中心为龙头、辖市区检测站为骨干、镇级质检室为基础、基地速测点为补充的“四级”农产品检测体系基本建成。建设运行了农产品生产管理、质量追溯查询、监督管理三大系统平台,有效推进了信息化监管。全年市共计抽检各类农产品1170批次,地产农产品合格率稳定98.5%以上,实现了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零发生。
(五)农业科技支撑不断强化。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实施市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95项,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126个、新技术34项,全市建立省级农业研发中心6家,新增2家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家省级青虾良种繁育场。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武运粳23号的育成与推广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位居全省前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市39个“五有”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全面完成,金坛、溧阳被列为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
(六)农业生态功能不断拓展。绿化造林6.7万亩,新创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标准化绿化示范村85个,林木覆盖率达23.99%。天目湖通过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批准。开展“江之情、湖之恋、河之爱”系列放鱼活动,投放鱼苗2550万尾,水域生态持续改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积极成果,全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3%。创成2个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全市农游景点接待游客突破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5亿元。
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举措: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及时成立由市委戴源副书记、市政府张耀钢副市长任正副组长的全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市委农工办、农委、水利、科技、财政、建设、金融办、统计等八个部门为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农委,具体牵头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市农委相应成立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下设工作小组,专门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作为牵头部门,我委积极加强与统计、农工办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定期碰头研究,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力有序推进。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多次带队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并召开动员推进会和指标分析会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二是强化工作考核。市委办先后出台《2012年度农业农村工作考核意见》(常办发〔2012〕28号)、《常州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价考核意见》(常办发〔2012〕67号)两个文件,就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各项指标的目标进行了分解,明确对各辖市、区的争先进位进行评价考核并奖励,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辖市、区领导班子年度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奖惩、调查任用的重要依据。各辖市(区)、各有关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也相应制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考核奖惩办法,落实责任、明确奖惩,确保了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三是强化项目支撑。在落实好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争取落实财政支农资金4.78亿元,带动“三资”投入48亿元,实施建设了一批重大农业项目,有效保障了农业现代化工程年度建设目标的完成。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耕地质量建设和高产创建为重点,不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以花卉产业提升工程、园艺标准园创建、畜禽水产标准化规模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花卉、蔬菜、林果、养殖等,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四是强化科技服务。以“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载体,举办农业企业院校行、渔业科技创新校所企对接会等科技对接活动,推动农业产学研合作交流。积极推进农民主体培育,开展农民持证培训5.4万人,农业劳动力素质较快提升。加强农务通、农机通等农业信息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时效性和到位率。加强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专业化服务,加快发展商品化集中育秧、植保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经营效率。
总体来看,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展顺利,但也面临诸多现实难题。从农业现代化指标监测结果看,经横向比较,我市综合得分比第一名苏州市低了4.99分,比第五名南通市只高出0.03分。前有标兵的成绩领先,后有追兵的差距收窄,实现“保四争三”的目标难度不小。同时,建设进程存在不平衡性,各辖市区之间实现进度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在全省67个县(市、区)的排名也不容乐观;各项农业现代化指标完成进度不一,少数指标如农林牧副渔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每年增幅任务较重,粮食亩产由于要在高水平基础上实现年均1%的增幅,指标实现难度也不小。从农业发展环境看,当前“三农”发展的投资增长压力日益增大;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业增效空间受到挤压,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困难加大;农产品需求呈现结构性偏紧态势,保障粮食安全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加大。现代农业体系尚不完善,农业发展质态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力争2014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如期实现。
二、下一步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打算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攻坚之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今年,全市农业发展将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主线,全面提升常州农业的设施化、园区化、科技化、信息化、组织化水平。为此,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进程。充分把握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涉及的6大类21项指标内涵,结合近两年指标完成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分解落实今年指标任务,并针对各项指标完成进度不一的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实行各个击破,统筹协调推进,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考核任务。一是巩固优势指标。根据2011年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我市的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比重、高标准农田比重、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等12项指标在全省具有领先优势。据初步测算,这些指标在2012年保持了稳步提升的态势,有望继续保持全省排名优势。围绕巩固提升优势指标,我市将继续强化各项措施,力争实现优势指标的提前达成,如强化项目集聚和政策扶持,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渔业);开展“农机化先行年”活动,力争以市为单位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加大财政投入,以标准化农技站、兽医站建设为抓手,大力扶持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引导更多农户规范流转土地,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规划引领,整合项目资源,集中力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增强凌家塘、夏溪花木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市场的龙头功能,启动常州名优农产品网上商城交易平台建设,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发展等。二是提升落后指标。在2011年监测结果中,我市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比重、高效设施保险保费占农业保险保费总额比重等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相对靠后。针对这些完成薄弱指标,查找原因、对症下药,争取尽快缩小差距。譬如,针对持证劳动力比重指标,专门成立职业农民培训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培训计划,分解培训任务,落实专项资金,加强督促检查和绩效管理;针对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指标,充分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工商登记为认定标准的统计口径,着力抓好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商登记认定;针对“三品”基地面积比重,着力推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针对高效设施保险保费占农业保险保费总额比重,积极增设高效农业保险险种,扩大保险险种覆盖面,同时加大对高效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和奖励力度,提高农户参保积极性。经初步测算,2012年该4项指标实现值均有较大提升,并且指标得分有望进入全省前列。今年,将进一步强化各项针对性措施,继续放大这些落后指标的后发优势,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监测进程的整体提升。三是谋求难点突破。针对我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本身基数偏低、年均增幅任务重的现状,将大力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高效设施农业、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指标建设,努力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综合支撑该指标实现较快提升。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由于指标计算方法调整后,我市符合条件的规模农业企业范围缩小,导致该项指标实现难度加大。对此,我们将着力提升现有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同时加快培育市、县两级农业龙头企业,适度扩大市、县两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针对粮食亩产在高基数上实现持续增产的难度加大,我们将全面启动“亩产吨粮市”创建活动,推动粮食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围绕指标的推进落实,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发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职能,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工作责任,凝聚工作合力,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问题难点,共同商讨切实可行的对策,合力攻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时,加强对上对下的沟通对接工作,向基层及时传达农业现代化指标监测进程,对部分存在困难指标要强化分类指导;多与省级部门沟通,主动多汇报、多联系,时时把握本地区农业现代化监测的工作进程与排位,争取有利的考核结果,争取在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做排头兵。
(二)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农业部针对我国幅员辽阔、资源禀赋千差万别、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选择条件较为成熟的地区先行先试,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现代农业的样板区,也是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试验田”。从先行地区的实践来看,通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这个平台,推动出台了一批重大农业政策,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农业项目,营造了重农抓农的浓厚氛围,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加快发展。目前,我市的争创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将在创建工作上着力做到“三个高”:一是高起点规划。要站在彰显常州农业特色、率先示范的定位,登高望远,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准确定位未来常州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科学编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目前,已经委托南京农业大学开展规划编制工作,预计今年5月份通过论证后由市政府正式发布。二是高效率申报。根据农业部管理办法,积极开展申报工作,同时规范、有序地做好示范区创建的各项管理工作,加强创建进程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做法,适时宣传,扩大影响。三是高标准建设。对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标准,根据制订的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严格质量标准,狠抓推进落实,确保建成一批体现水平、助推发展、利在长远的重大农业项目。
(三)着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工作开展。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中心任务,按照“强生产保供给、强科技保发展、强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各项重点工作。一是实施农业强基工程。搞好统筹规划,加大有效投入,大规模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1万亩,确保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0%。在稳步提高粮油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主攻设施大棚作物育苗、耕翻、播种等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推进农业机械装备建设,确保以市为单位通过农业机械化达标验收。二是实施稳粮保供工程。以高产创建为龙头,加快推进“亩产吨粮市”建设,集中建好50个粮油万亩示范片、300个百亩丰产方,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加快蔬菜基地生产设施建设,开展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确保到2017年建成6个高标准的永久性蔬菜基地。深入开展畜牧业“六项创建”活动,努力打造一批现代畜牧企业,加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确保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87%。围绕打造长荡湖、滆湖渔业经济区和太湖、天目湖、天荒湖及沿江城郊四个渔业经济圈,大力推进标准化池塘改造和设施渔业建设,推进1个万亩、4个千亩渔业产业园区建设,建成10个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完善提升市、辖市区、镇、村四级监管服务网络,推进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规范化运行。三是实施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工程。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这个战略平台,加快建成8家左右综合性、30家左右专业性农业产业园区,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业园区三年建设目标,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主抓手,加快调优农业产业布局和结构,新发展设施农业6万亩、设施渔业3万亩,设施农(渔)业比重达20%。四是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围绕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校所企对接活动,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姻合作,共同建设专家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和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两站一中心”;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积极示范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种植、设施蔬菜高效栽培、花卉组培、温室智能控制、畜牧水产生态健康养殖、节水灌溉等新型适用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力争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2个百分点。加强农业人才引进培养,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五是实施农业社会化工程。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需求,本着“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作市场化”的原则,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重点培育商品化育秧、植保统防统治、农产品营销、沼气专业化维护等农业服务业,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年内发展提升2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组织。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能力建设,提升手段,改进服务,增强履职能力。加快实施“五有”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加强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六是实施农业主体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农业龙头企业“五个一”示范创建,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以上、“五个一”示范企业10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技改升级,提升水平,力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交易额)540亿元,利税、出口创汇增幅10%以上。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领办帮办合作社,引导合作组织之间跨区合作、产业联合,扩大规模、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大力培育现代职业农民,拓宽培训渠道,开展多形式、经常性的职业教育培训,年内组织实施农民培训6.5万人,新增持证农业劳动力2.8万人,不断提高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七是实施农业生态保护工程。开展绿化造林2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4万亩,新创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73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4.5%。创建1个省级、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和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33%。推进实施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和秸秆综合利用,探索建立种养结合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水平,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八是推进花木产业提升工程。紧抓花博会举办契机,围绕打造“五个全国一流中心”目标,加快推进花木产业升级。加强和提升花博园区及辅展区“一场五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花博园区形象;加强精品苗木基地建设,持续推进苗木生产向精品化、容器化、标准化、艺术化、造景化发展;加快以标准化、设施化生产为主的高档盆栽植物园区的发展和建设,年内发展高档智能温室8万平方米;加快现代花卉苗木种苗繁育中心建设,提高种苗生产科技竞争力;加快推进花木产业智能化生产,推动花卉生产和管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2013年,全市新发展设施花木面积2万亩,力争花木总面积达38万亩、产值超30亿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