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选择颜色:
关于常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 2014-03-18   来源:人大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 视力保护色: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监督法》规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在实施的中期阶段,人民政府应当将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为了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的准备工作,去年12月底,财经工委在市人大常委会俞志平、邵明等副主任的带领下,组织部分委员和代表前往市发改委对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财经工委结合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对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初稿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的总体情况

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已经过半,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现代化建设总目标,集中力量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四大战略,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竞争力、生态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了许多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现代化城市功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等五大任务都取得了积极成果。规划纲要确定的五大类34个主要指标中,有9项指标已经达到规划目标要求,12项指标达到序时进度要求,10项指标进展情况不够理想(部分指标无2010年基数,无法测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含4项指标,其中3项已完成,1项未达到序时进度)。从指标属性看,在约束性指标中,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新增保障性住房等8项指标已经达到规划目标要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氮氧化物排放强度等2项指标达到序时进度要求,耕地保有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下降率、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环境综合质量指数、等5项指标没有达到序时进度要求;在预期性指标中,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预算收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10项指标达到序时进度要求,生产性服务性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人才资源总量、千人拥有病床数、城市化率等5项指标没有达到序时要求。

二、规划纲要实施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的总体情况看,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有一些方面与规划预期目标有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少数关键指标完成难度较大,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一)经济较快发展压力加大。世界经济进入了持续广泛的深度调整中,主要发达经济体回升乏力,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速普遍下滑;我国经济现正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阶段,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经济运行中的短期问题相互交织,尤其是2009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导致我市经济增长受国内外整体发展放缓影响比较明显。由于宏观环境和外部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已经出现明显下行趋势,预计,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地区生产总值指标难度较大。经济增速放缓也使税收增长面临较大困难,从2012年起,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按此趋势,公共财政收入指标也难以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预期目标。

(二)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虽然近年来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有所加大,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一是服务业比重还不高,规模集聚效应不突出,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快,对制造业的综合服务支撑能力不足,要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目标还需作出更大的努力。二是工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比重偏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不快的现象没有根本性的转变,特别是新兴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不完整、带动力不足,从目前看,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目标按期完成有相当的难度。

(三)投资质量效率有待提高十二五以来,我市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手段,前3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1.8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市GDP总量的67.2%。但高强度、大规模的投入未能有效带动实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优化升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地方财力。全市投资占GDP比重逐年上升,而投资效果系数(每元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新增GDP)却持续下滑,2011年至2013年分别为0.230.140.13,明显低于全省及周边城市;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7.2%下降为2013年的6.2%,省内排位则由2000年的第4位下降到2013年的第6位。由此说明,我市在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投入结构粗放、投资效率偏低的问题日益突出,有必要在今年实施重大项目突破年之际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四)资源环境制约形势严峻。我市重化工业比重较大并呈上升趋势,目前重工业比重达7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个百分点,在省内城市中位居前列。尤其是经济增长仍然高度依赖于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总量大,节能任务艰巨,对实现十二五规划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约束性目标压力很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我市经济发展、人口集聚和环境承载容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去年以来的连续雾霾天气,更是给城市形象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从前三年指标完成情况看,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空气质量、环境质量这二项约束性目标难度很大,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下更大的决心、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加以推进。

(五)民生幸福水平提升较难。十二五前期,大量投资及货币供给使劳动力价格快速上升,居民收入随之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劳动力成本硬性约束以及刺激增收的政策效应逐步减退,居民收入增长已呈增速放缓迹象,如期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目标面临不少困难。随着前几年民生改善投入力度大、实施项目多,老百姓对民生进一步改善的期待也大,但受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乏力的影响,财政支持发展社会事业、保持持续增长的民生支出,存在着相当大的压力。

三、进一步做好规划纲要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今后的两年,是推进十二五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机遇,顺应人民群众进一步改善民生的热切期望,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力量,主动应对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抓住一切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强化规划引领,突出规划目标约束功能。一要增强规划纲要实施的严肃性和约束性。要充分发挥规划纲要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和综合调控功能,使各项政策措施服从和服务于规划纲要,确保规划纲要实施的严肃性和约束性。年度发展目标、分项规划、区域规划和确定重大项目布局均要以规划纲要为依据。二要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跟踪督查。对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任务、重大项目以及发展目标的执行情况要开展动态跟踪和督查评估,认真分析国内外形势变化对我市的影响,正视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困难,及时出台有利于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举措。三要全力推动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规划纲要所确定的五大类34项指标,对已经完成的指标应当因地制宜的设定更高的目标要求,并与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指标相接轨;对按照序时进度稳步推进的指标,要继续强化落实,确保如期完成;对少部分完成有难度的指标,要坚定信心、加强研判、有效应对,立足攻坚克难,把握发展机遇,力争全面顺利完成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提高质量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要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源要素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为抓手,促进其集聚发展、高端发展、规模发展,形成我市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增长点。二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瞄准生产性服务业,采取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品牌营销等项目,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提升服务业附加值。三要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实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双百行动计划,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和信息化提升工程,积极推进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通过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切实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和规模效益。四要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企业需求推进科技创新,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产品、品牌、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等创新。五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市级各项支持政策,扶持资金要及时下达,确保结构性减税和清理涉企收费等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负担;加大对生产性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六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抑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产能,最大限度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进节能降耗减排,进一步挖掘减排潜力,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实施低碳示范项目,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早见成效。

(三)坚持以民为本,确保发展成果惠及百姓。一要继续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人民群众的收入实现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增长。建立以一线职工为重点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人工成本预测预警等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劳动报酬增速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利润增幅相协调。二要进一步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重点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三要全力促进就业。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推进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健全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服务三位一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四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巩固和提高各类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衔接,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优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四)全面深化改革,积极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各项改革的总体部署,有条不紊地展开,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要抓好已出台改革措施的落实。全面对接落实中央、省重点改革措施,深入开展行政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城镇化建设,调整完善市、区、乡镇三级财政管理体制,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制度,加快培育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力争在这些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释放改革红利激发我市经济发展的潜力。二要争取各项改革试点。充分利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机遇,抓紧推动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改革试点机会,积极探索改革创新路径,争取更多的先行先试成果,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功能。

 

2014227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