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 >> 媒体视野 >> 内容 |
2014年“十件实事”:涵盖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
||||||||||
|
||||||||||
2014年“十件实事”,涵盖百姓衣食住行 从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到推进教育和体育惠民,从建设生态绿城到提高和谐安民水平……随着政府工作报告的出炉,新的一年,政府要为大家办的“十件实事”也放在了大家面前。 翻看十件实事,不难发现,无一例外都是民生话题,涵盖了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1.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 全市组织提供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5万个,开展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3万名。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80元/人,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55%。市区低保边缘困难家庭补助标准由1200元/年提高到1500元/年,市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在原办法的基础上,将补偿比例由70%提高至80%。 2.推进教育、体育惠民 实施18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布局调整项目,新建、改扩建7所幼儿园。全面建成高水平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创建50个城市示范社区、10个农村全民健身示范工程。新增10所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3.实施卫生惠民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挂钩联合,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在城区各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的共享,城市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率达50%以上,农村居民在县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就诊率达85%。 4.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新增养老床位1500张,总数达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38.4张,新建或改建护理型床位1200张,市区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0%。安装5万户老年人家庭呼叫设备。 5.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检测,增加食品抽检至3000批次,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6%以上。规范药品零售市场行为,开展“药事通”便民服务,建设“药事通便民示范点”150家。继续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主城区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全覆盖。 6.实施“三改”和住房保障工程 加快危旧房、城中村、低洼地改造步伐,改善3000户居民的居住条件,改造面积50万平方米。新增28个老小区改造项目,面积82万平方米。新开工各类保障房1.8万套(户),续建约27万平方米保障房项目。中心城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应保尽保。 7.建设生态绿城 实施丁塘河湿地公园、横塘河湿地公园、凤凰公园、皇粮浜公园等公园建设工程,建设“怀德桥—桃园滨河绿地一期”城市慢行系统,推进白荡河、运北路龙游路、东方大道东城路等公共绿地建设,打造公园绿地10分钟为民服务圈。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8.实施交通便民 优化轨道交通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对晋陵路吊桥路至延陵路段、周线巷、正素巷等路段实行单行线优化提升,对环城高架地面道路实施交通信号“绿波”控制,进一步优化市区16条主干道交通信号“绿波”。继续推进公交优先,新辟5条公交线路,5条线路延长服务时间,市区新建300个公交站棚,新增200辆高品质公交车。 9.打造智慧城市 扩大4G网络覆盖面,新建2500个LTE基站。对15个公共场所实行免费WIFI项目服务。完善城乡社区一站式服务受理平台,社区100%启用电子台账。全年新建50个“智慧社区”,扩大覆盖10万用户。 10.提高和谐安民水平 提升改造视频监控体系,新增技防入户10万户。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实施多部门联动,优化小区管理秩序。建立并完善物业服务企业与项目经理信用档案,健全对物业服务企业的评价机制。实施电梯应急救援安全保障工程,建立统一应急报警平台;按照就近原则,首期建成11家专业维保单位构成的网格化应急救援体系,救援范围覆盖各辖市(区)主城区;建立专业救援队伍并进行培训。
|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