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选择颜色: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发布日期: 2014-12-31   来源:人大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 视力保护色:

“要让百姓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在常州,民生改善,成为发展的目的所在,也是常州科学发展的终极指向。

  5年来,我市紧紧抓住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全力推进各项民生工程,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十一五”期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制度全覆盖,跨入全国地级市相对富裕城市前10名;新建和改造提升市政公园绿地57个,对中心城区所有公厕实施改造,公园公厕全部免费开放;对388条背街小巷、103个菜市场全面实施了改造提升;“公交优先”全面推进,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100%,公交出行率从2005年的8.9%提高到2010年的25.8%;完成了1000多万平方米、125个老小区的综合整治,50万老小区居民受益。

  民生之本

  “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加强就业培训、降低用工成本、稳定劳资关系等各种途径积极扩大就业,做好零就业家庭、困难群体、下岗失业和“4050”人员的就业工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2万人,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3.9万人,比“十五”期间分别增长27.5%和69.6%。到2010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总数117.2万人,比“十五”期末增长34.8%。

  “民生之基”

  “十一五”期间,我市相继出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老年补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在省内率先实现了社会保障在制度、人头上的全覆盖。2010年末,全市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07.3万、133.3万、79.5万、75.5万、68.8万,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较“十五”期末平均增长71.5%;全市新农保参保50.7万人,参保率达98.7%;被征地农民保障覆盖率达99.8%;连续五年大幅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一五”末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比“十五”末增长76.2%;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已分别达到80%以上和60%以上。

  同时,我市把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平均水平80%以下的主城区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三种形式实现应保尽保。同时,改革经济适用房保障方式,2009年起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经济适用房货币化补贴,变“暗补”为“明补”、变“补砖头”为“补人头”,对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的购房家庭,在购房时每户补贴8万元,取得了“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的效果。到2010年底,已解决市区近2万户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民生创举

  “十一五”期间,我市还秉承“还绿于民”、“市民公园、市民享受”的理念,先后改建和新建了红梅公园、椿桂园、毓秀园、青枫公园、东坡公园、圩墩公园等公园绿地,并将收费公园全部提升改造成免费开放公园。目前,市区共有公园、绿地64个,总面积842.8公顷,市区市政类公园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从2006年起,我市积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降低公交票价,成为国内继北京后第二个实行公交低票价的城市;对困难群众发放“爱心卡”,做到“困难群众乘公交,不用自己掏腰包”;先后建成快速公交(BRT)1号线、2号线和配套环线,形成了“十字加环”的快速公交网络,打造了以快速公交为骨干、普通公交为支撑、优质高效便捷惠民的公交体系。

  同时,从2007年起,我市用3年时间对全市建成区内所有菜市场进行分类分期改造。到2009年底,103个菜市场已全面完成改造,改造后绝大多数菜市场都配置了电子显示屏、机械通风、安全监控等硬件设施,实行了农产品每天抽检制度。老百姓逛菜场,再也不用担心地滑味重,而像逛超市一样,舒适度提高了,食品安全也有了保证。

  韩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