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专栏 >> 意见建议 >> 内容 |
市人大常委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征求意见收集情况 |
||||||||||
|
||||||||||
1、加强全市重大事项科学决策程序建设。市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重大事项决策权的研究,厘清重大事项的界定,规范重大事项科学决策的程序。 2、加大对市政府重点工作的监督力度。市人大常委会要注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一是加强对政府控制负债规模的监督,调整制定考核办法,把政府的负债列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制定化解债务危机措施。二是加强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监督,尤其是注重防范城市综合体建设存在的风险。三是加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监督,监督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四是加强对城市交通建设的监督。督促政府加大对地铁建设的宣传力度,必要的时候通过召开听证会等,让全体市民参与、支持地铁建设。要高度关注地铁建设资金统筹问题,市政府关于市区经营性土地出让收入中每亩筹集50万元政策,要因地制宜,不应一刀切,既保障地铁建设资金,又要保障中心城镇建设。 3、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监督。目前,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形式化、表面化问题,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约束力,使监督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就辖市、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而言,从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看,专业性知识缺陷大,缺乏足够的力量和专业水平开展经常性监督,也难以提出有效的意见建议。 4、注重监督工作质量。辖市、区级主要职能是行使监督权,目前在监督的形式比较完善规范,但监督的力度还不够,质量还不高。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对基层人大监督工作的指导,尤其是如何克服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五多五少”现象,即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事后监督多、事前监督少;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软性监督多、硬性监督少;对事监督多、对人监督少的现象。 5、增强视察调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市人大在确定年度调研课题时,要多听取辖市、区人大的意见,要紧紧围绕经济、民生、生态、公正司法等重点领域开展调研,调查研究要克服形式主义,注重调研过程和调研报告的质量。 6、加强对基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指导。辖市、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层面,既没有专门审查机构,也没有专职审查人员,有的虽明确了兼职人员,但备案审查机制还没有建立,给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建议市人大要重要基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7、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的指导。建议市人大每年下发指导基层人大意见,便于辖市、区人大推进工作。多组织专题培训,加强两级人大之间的工作交流。针对辖市、区人大实际,研究辖市、区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代表联络机关、开发区人大机构设立等问题。 8、加强对基层人大代表工作的指导。建议常委会驻会委员经常到基层的代表之家联系形成制度,加强与人大代表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代表小组活动开展要经常化。针对代表兼职实际,如何发挥好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建立完善代表履职保障机制,建立上级人大组织代表履职交流及参观见学。 9、加大代表培训力度。建议加强代表的任职培训,在代表履职初期、中期、后期各组织一次,提高代表基础知识、履职能力、责任意识等。要注重代表联系选民工作,研究市人大代表如何联系选区、选民,为市人大代表履职创造条件。 10、拓宽代表参与常委会活动及意见建议反馈渠道。建议增加代表列席常委会的名额,扩大代表参与常委会调研、视察、检查活动范围,保证每名代表在任期内能够至少参加一次常委会调研活动。 11、拓宽代表意见反映渠道,建立代表闭会期间提出意见建议受理办理机制。 12、改进代表议案建议满意度评比方式。重视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改进代表议案建议满意度评比方式,注重考核代表议案建议的办成率,历年未办结的代表议案建议转接率。建议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情况要在人代会上向全体代表进行通报。对反复多年办理不好的代表议案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要有硬性措施。 13、加强对代表工作研究。市人大要积极作为,在联系代表方面要加强研究,勇于创新突破,切实提高代表工作质量,为基层作出表率。 14、加强与基层人大的联系。目前,市及辖市、区人大领导之间的交流较多,建议加强两级人大之间工作业务联系。 15、加大工作通报和交流力度。建议市人大利用相关载体,通报交流人大工作,推广基层人大创新、特色工作,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 16、开展创先评优活动。市人大去年开展“双评”活动,调动了基层人大和人大代表的积极性,希望市人大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坚持评先评优好的做法。 17、注重两级人大上下联动。市人大每年出台原则性指导意见,平时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的指导,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中形成合力。 18、进一步关心基层人大工作人员待遇。基层人大工作人员处于工作第一线,条件艰苦,职级待遇低,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关心基层人大工作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一是有关地方人大常委会内设机构负责人的政治待遇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规范,譬如内设机构负责人退二线的年龄各不相同,办公室主任是否进入常委会党组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等等;二是人大机关干部交流使用的力度还需加大,由于人大机关干部流动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大机关选拔优秀人才工作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也挫伤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同为乡镇正职,乡镇人大主席的待遇与其他正职相比落差较大,不利于激发乡镇人大主席的工作能动性。 19、配强人大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关心基层人大的政治待遇,科学合理设置人大机构,市人大常委会可以下派懂业务的工作人员到基层人大任职。 20、帮助基层人大解决困难。要提高基层人大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建议辖市、区人大设立秘书长,加强人大干部交流,关心基层人大干部成长进步。 21、提高公文质量。市人大文件材料下发前应严格把关,提高质量。进一步规范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通知的流转程序,市人大下发通知给基层人大的同时,通知辖市、区政府,便于基层工作沟通协调。 22、提高《人大动态》办刊质量。在坚持现有基调的基础上,建议加强《人大动态》的可读性、趣味性和文化性。 23、关心基层人大机关建设。省委今年7月份将召开全省人大工作会议,并出台加强人大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广泛收集基层人大意见建议,并向省人大反映。
|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