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 代表建议 >> 内容 |
张耀奇等10位代表提出指导服务大学生就业 |
||||||||||
|
||||||||||
问题的提出 张耀奇等10位代表提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再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由于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自身素质和能力欠缺等诸多原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其中,缺乏科学系统的就业指导、缺乏全面准确的就业信息来源,是直接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建议 成立常州市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全面提升我市大学生就业服务水平。 一、有关部门要系统研究我市就业实际;对全市范围内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动态统计和管理;加强对我市就业信息的调研和预测,及时反馈给学生;通过调研对学校的办学效果进行评估,为学校教学内容和培训方式的适时调整作参考。在就业政策的制订过程中,适当向我市本地户籍大学生倾斜。 二、要强化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培训指导,进一步创新现有的就业指导模式。要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细分,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对刚步入校园的新生,应形成四个学年相互贯通、有机连接的阶梯推进式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对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要提供政策咨询、资金申请、公司注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和指导。同时,积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牵头,设立大学生暑期实践、专业实习的岗位,为大学生实习锻炼搭建平台。 三、要大力推进专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借鉴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职业咨询师制度,实行职业咨询师持证上岗制度。不断强化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岗前和在岗培训,打造一支人员专业化、市场意识强并善于调研的就业指导专业团队。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资源,为部分高校教师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培训。 四、要建立一个未就业大学生联络网络,为未就业大学生相互联系、交流岗位信息、分享求职经验提供信息平台。在该网站上还可设置专门的求职登记和招聘登记栏目,未就业人员除了发布求职信息外,还能全面了解到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并能通过网络及时与相关用人单位交流洽谈。
|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