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可能的“最困难年份”,常州如何在稳健中求新求变,积蓄发展能量?2月17日,我们采访了市人大代表、市科技局局长张跃。
“要靠创新杀出重围!”身为人大代表,张跃认为,经济低潮中既要坚持科技创新主战略,同时更要突出理念、思路和做法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制定实施振兴五大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市财政预算外每年安排3亿元、辖市区配套3亿元,建立专项扶持基金。“今年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政府有这样的魄力很不容易。”张跃说,这将使有限的资源攥指成拳,对工业经济起到极强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五大产业强了,常州工业也就能再上一层楼。”
“倒逼形势下,必须全方位创新,才能尽快走出低谷。”张跃举例说,中小企业融资始终是个问题,尽管去年全市金融信贷投放增加200多亿,但大部分给了政府项目和大企业,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和程序没有变,资金饥渴依然突出,“这就需要加大金融创新,包括再担保、典当领域,都要以市场需要求变。”
“危机也是一次反思进取的良机。”张跃认为,常州创新的最大优势在于民营企业的底子扎实,不乏创新的资本和欲望;最大劣势则是科教资源少,高层次人才少。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产学研的效率,是常州当下最迫切的。张跃透露说,今年我市将实施产学研合作“双百计划”,即面向100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征集100项关键技术需求,通过难题招标、专题对接以及小分队出击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瓶颈,同时建立科技处长圆桌会议、人员互派双挂、产学研合作服务中心等工作机制,吸引、鼓励专家教授以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入股在常设立1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张跃认为,新形势下,要更加重视本土企业的技术提升,以科技创新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机械装备的效率,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竞争力。她举了常牵中心的例子,2002年底其销售不过亿元,企业每实施一个项目,就崛起一个产品、带动一个团队,目前企业年销售已达40亿元,“越是经济形势严峻的时期,企业的创新能力越能显示竞争力。”
张跃同时表示,企业科技创新说到底要依靠人才、依靠政策,需要好的体制和机制。目前我市早期研发介入不足,风险退出机制尚未形成,财政上的支持和金融机构的投资力度都比较有限,她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重点落实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技术开发费用150%加计扣除、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知识产权质押等政策,激发企业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