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日的审议中,代表们结合亲身体会纷纷表示,过去一年,常州的软环境和硬环境都实现了较大突破,城市出行更加通畅、生活更加舒适、办事更加便捷。在硬环境上,BRT一号线、青枫公园、高架路一期等城市建设重大工程相继建成,BRT二号线、京沪高铁、城际铁路等工程相继开工。在软环境上,企业家代表深有感触,他们认为,在2008年这样的特殊困难时期,政府时刻想企业所想,解企业所难,开展了“服务企业关爱有加、支持企业克难求进”活动,不仅取消了10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而且市、区各级党政机关部门、金融机构纷纷出台了一大批扶持政策,与企业共解难题、共渡难关,使企业家们在经济“寒冬”感受到了社会各界送来的“暖意”。
如何进一步优化软硬环境,提升常州城市形象?张东海、徐建华等代表建议: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武进化肥厂的搬迁工作,恢复该地区天蓝气净的生态环境。朱力工代表建议:在继续建设好一批城市公园的同时,加快恢复常州一些具有文化底蕴的园林建筑,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内涵。薛焕炳代表建议:运河南移后,加快建设古运河旅游线,规划建设运河沿线的“水上巴士”。多位代表建议加快玉龙路南北贯通、劳动西路延伸等重点道路建设,积极争取常州与苏北地区的跨江通道建设,不断加强常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
王振华、王亦农等代表说,“政府服务也是生产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与支持。李再生等代表建议:要通过实行科学分类、公众参与、鼓励竞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城市长效管理考评办法,进一步探索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代表们还认真审议了《常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9年计划安排意见的报告》、《常州市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代表们普遍认为,一系列丰富而翔实的数据,反映了常州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常州2009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工作的新蓝图,进一步增强了广大代表和全市人民“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