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因病致贫家庭,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信息时间: 2017-05-24 阅读次数:】 【字号:

“三大一实干”活动目前正在我市轰轰烈烈开展,通过前一阶段的走访,站在民政工作的视角,我关注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已成为横亘在贫困人口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并逐渐拉大贫富差距,成为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和生活压力加大等不良因素影响,一部分家庭有成员身患重病,因患者本人劳动能力的下降或者丧失,需要家人照顾,导致家庭劳动力下降,不仅家庭收入大幅减少,且需支付高昂的治疗和康复费用。尤其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如果身患重病情况更为严重,整个家庭将失去生活支柱,失去经济来源,可以说将直接导致因病致贫。而现有的基本医保制度难以解决群众因大病承担的重负,为此,近年来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因病致贫家庭的救助工作,通过落实城乡低保制度、困难群众医疗一站式结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大病补充保险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等措施,完善了很多相关政策,努力逐步减少和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个人认为,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让更多政策为贫困家庭托底,并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首先,可通过排查摸底,全面掌握因病致贫家庭的详细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整合民政系统的困难家庭信息、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信息、残联的残疾人家庭信息等,建立因病致贫家庭情况、社会救助项目、救助频次和金额等信息为一体的数据库,健全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平台,形成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因病致贫家庭联动救助机制。

其次,适当拓展对象范围,重点加大对重病、重残人员的救助力度。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及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部分,综合考虑患病家庭负担能力、个人自负费用、筹资情况等因素,再给予分类分段救助(如慈善补充保险等)。同时,对部分突遭重大疾病侵袭的家庭,提供必要的救助,符合条件的尽早帮助办理低保或困难残疾人补贴,对家庭中仍存的劳动力组织免费的且实用性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家庭自力更生的能力,各相关部门配合出台有关政策,为因病致贫家庭搭建好就业平台,支持因病致贫家庭积极创业脱贫。

第三,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和增强群众防病意识也是当务之急。镇村医疗机构现有医疗水平有限,不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对一般常见病检查治疗群众首选还是县市级医院,特别是大病患者其就诊首选更是市级以上大型综合医院。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充实农村医疗资源,加强农村加强基层医疗力量。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毕业生和市区大医院医生下基层服务,推进分层诊疗体系,让农村人口特别是偏远乡村“病有良医”,而不必总是扎堆去城里的大医院看病,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模式。同时,由于群众防病意识淡薄,导致大病较为常见。有的居住环境差;有的生活方式不健康;有的就医或常规体检,发现心脑血管类疾病,不听医生建议不改不良习惯;有的认为“一体检就有病,不体检就没病”,不能很好地认识体检和疾病预防的重要性,最终小病成大病,大病致贫困。为此需要从多方面加强群众防病意识,应关注贫困家庭的健康状况。可以考虑每年组织贫困家庭进行免费健康检查,既利于遏制“小病变大病”和“大病拖累家庭”。并加大农村健康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健康教育水平,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改造,改善居住环境,增强健康防病意识,降低发病率。

最后,财政资金毕竟是有限的,无论是社会保障还是加强农村基层医疗资源,必须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呼吁慈善公益组织更多关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群体,参与到帮助因病致贫家庭的具体工作中去。鼓励支持一些慈善机构、公益性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对口介入,设置专门救助项目或帮扶手段,聚集社会资源,合力解决因病致贫问题。同时可发挥部分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提供康复训练、心理疏导、亲情陪护等形式多样的服务,帮助困难群众减轻医疗经济负担,缓解身心压力。

溧阳三组  张 蓓


 
 
 
主办单位:常州市人大常委会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www.changzhou.gov.cn E-mail:czwgzx@changzhou.gov.cn 苏ICP备05003616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