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挥本土高校优势,助推常州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信息时间: 2017-06-21 阅读次数:】 【字号:

高校是知识的产生与传播、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的产生与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咨询的统一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坐落在常州的本土高校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以及常州信息工程学院等高校,拥有覆盖智能制造产业所涉及的各类学科和专业;拥有丰富教育和科技人才资源,凭借其天然的地域优势,在助推常州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方面,具有可挖掘的潜能,具体建议如下:

构建政府-高校-企业科技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联动机制,按区域划分,实现对口协作,政府推介,高校与企业结对,分类会商,强化产学研合作。

借助高校互网联学科平台,加快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打造智能工厂,加速传统制造项智能制造转型。

将常州制造企业按规模、产值、创新力划分,由对口专业的专家分别把脉会诊,以智能制造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分类开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数字化产品设计与验证、智能化产品质量管理和服务等咨询服务,也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作为对接抓手,促进校企联姻,深度合作,例如:对年产值过亿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企业,以申报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抓手,强化企业和高校深度合作,构建智能制造系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分工合作,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共赢。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制造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托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对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专项培训,例如:创新学理论与创新实践专项培训,讲授①创新思维、创新技法;②TRIZ理论与实践(国际著名企业如波音、通用、福特、三星等均有TRIZ理论培训,技术人员由此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或多众多发明);③专利写作技法等,提升企业技术人员科技创新能力,直接运用和服务企业产生创新成果。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内容可以多元化,例如:互联网+、物联网、工业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等专题。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

发挥高职院校优势,培养适合现代智能制造业的企业高技能“工匠”人才。高技能人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和优秀代表,是创新技术技能、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力量,在推动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北区代表团  江冰

 
 
 
主办单位:常州市人大常委会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www.changzhou.gov.cn E-mail:czwgzx@changzhou.gov.cn 苏ICP备05003616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