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选择颜色:
关于全市2018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 2018-09-26   来源:人大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 视力保护色:

关于全市2018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8年8月29日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常州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主任 恽东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7月下旬起,经济工委、预算工委在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对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研,听取了发改、经信、财政、商务、科技、统计、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情况汇报,召开了重点行业企业家座谈会和计划审查专家座谈会,并赴武进区、新北区进行了现场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供审议时参考。

一、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市上下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重大项目增效年活动为抓手,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控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态势平稳,多项指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年初人代会确定的重点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双过半”要求。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工业贡献更加突出。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2%;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4.9亿元,同比增长13.8%,增幅列全省第2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对财政税收的贡献作用更加显著,上半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72.3亿元,同比增长11.4%;十大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2193亿元,同比增长13.5%。全市第二产业入库税收256.6亿元,同比增长20.2%,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54.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5个百分点,在省内13个城市中仅次于连云港。制造业入库税收209.9亿元,同比增收34.5亿元,增长1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工业税收127.2亿元,所占比重达43.1%,较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供给质量持续改善。上半年,全市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71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7%,增幅比GDP高出0.5个百分点。新增长点支撑作用明显,全市200个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上半年实现产值1774.1亿元,同比增长18%,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65家,超10亿元企业8家。新兴产业发展有所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电网产业链分别完成产值208.6亿元、318.3亿元、472.4亿元、19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0%、27.7%、25.4%和21.4%。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氛围良好,上半年全市新办开业2.1万户纳税人,较2017年末增长6.8%;新设各类市场主体4.5万户,同比增长6.7%。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总数分别达56家、118家。

(三)创新驱动能力增强,新型动能加速集聚。积极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精准扶持和培育力度。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2665亿元,同比增长12.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8.7%;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347.5亿元,增长15.5%,比工业投资平均增速高出7.9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5.6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研发与设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业分别增长18.3%、16.7%。全市专利申请22079件,专利授权11631件,同比分别增长61.4%、48.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0.63件,同比增加4.25件。全市累计建成1448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其中国家级40家、省级690家、市级718家,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在全省名列前茅。工业强基工程扎实推进,瑞声科技、星源新能源等4家企业中标工信部2018年工业强基项目,累计项目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位居第一。

(四)对外贸易难中有进,外资质效持续提升。上半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100.3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787.7亿元,增长3.8%;进口312.6亿元,增长20.3%。外贸结构得到优化,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达80.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0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5.4%,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7.4%提高到58.3%。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改善,产业类外资比重稳步提升,上半年全市实际到帐外资13.6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增幅列全省第3位,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12.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实际到帐外资7.6亿美元,同比增长2.3倍,占全部到帐外资的比重达56%;十大产业链实际到帐外资6亿美元,同比增长145.9%。全市新增制造业协议外资项目68个,累计协议外资9.5亿美元,同比增长92.1%。外资企业实现设备进口8666万美元,缴纳涉外税收100.2亿元,分别列全省第3位、第4位。

(五)改革成效继续显现,债务管理得到加强。上半年,全市税务部门兑现各项税收优惠290.8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企业直接减免188.3亿元,增长7.7%;营改增扩围减税25亿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效果在部分行业得到充分体现,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制品业上半年申报销售分别增长17.2%、33.7%、3.4%,入库税收分别增长219.1%、36.6%、30.1%。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商品房去库存力度继续加大,截止6月底,全市商品房屋待售面积46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其中住宅下降31.6%,商业营业用房下降7.1%,办公楼下降14%。切实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制定出台《常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强化项目安排的整体统筹和源头管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开展全市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专项督查,突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导向,预算联网监督和专项资金绩效管理逐步向纵深拓展。

二、需要引起重视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增长速度符合预期,各项成绩的取得既鼓舞人心,更来之不易。但调研中也感受到,当前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内外部不利因素正在不断增多,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迹象,中美贸易战的滞后效应有可能在下半年逐步显现,实体经济面临严峻考验,各级政府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企业经营风险明显上升。随着“刮骨疗毒”式行政去产能力度的不断加大,部分大宗商品出现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对中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企业融资成本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达5.71%,比上年同期提高0.26百分点。而5月份以来从严从紧的大气污染防控形势,又使得许多企业被要求限产停产,一些企业上下游配套供应链环节出现断供,外贸订单不能如期交付,不确定风险明显增多。据了解,全市6月份当月产值为零的企业达165家,产值同比降幅在50%以上的企业471家;7月份当月产值为零的企业为187家,产值同比下降50%以上的企业有412家。

(二)新旧动能转换尚需时日。从各行业税收贡献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市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传统行业以及房地产相关行业。上半年,全市房地产业入库税收79.3亿元,同比增长42.6%;建筑安装业、房屋建筑业入库税收10.7亿元、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0%、20.3%;钢铁业税收增收额占全市制造业增收额的近六成。近年来投资规模较大的汽车、新能源等行业遭遇市场和政策变化,步伐有所放缓,2011年以来全市新增的157家工业重大项目,上半年入库税收增幅低于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发展遭遇多重考验,光伏行业多家企业受到“531”新政的负面影响,产销、出口以及实现利税大幅下滑,部分企业被迫采取裁员和减停产措施。

(三)直接融资能力亟待增强。虽然近年来我市各金融机构大力培育信贷客户群体,积极满足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上半年全市新获得贷款企业的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2%,但有贷户比重仍然仅占企业总户数的6.1%,绝大多数企业难以从银行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更需要引起关注的是,我市企业的融资理念比较传统,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普遍缺乏通过直接融资方式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意识和能力。上半年,全市新增社会融资总量中直接融资所占比重仅为9.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6个百分点,与2016年、2017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1个、13.8个百分点,而且85%以上的直接融资进入国资背景的融资平台,真正进入实体企业的比重不足15%。

(四)重大项目招引还需发力。上半年,全市重大项目招引情况不够理想,仅新签30亿元以上项目2个,在引进对区域经济拉动性特别强的重特大项目方面,没有形成实质性的突破,重大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与省内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出现较大落差,不足以支撑经济增量的提升与存量结构的改善。上半年,全市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的数量、投资完成额同比分别下降34.1%、37.8%,投资增长乏力的问题比较突出。外资项目引进受到人民币贬值、成本优势减弱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呈现新建项目少、在谈项目少、储备项目少、成熟项目少、签约拟备案登记项目少的“五少”现象,实际到帐外资增长的基础不牢,后劲不足。

(五)经济下行迹象日益显现。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前高后低、稳中有忧的格局,进入二季度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出现普遍下滑的趋势,1-6月份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回落了1.7个、3.3个、3.8个和1.0个百分点。尤其是6月份主要指标下行的态势更加明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当月增速由5月份的11.6%滑落到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当月增速由5月份的28.8%滑落到-2.7%。财政收入增长中不可持续因素相对较多,对传统行业依赖度较高,随着同期基数的提高、新增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增速的回落,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压力将进一步显现。

三、做好下一阶段全市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分析当前我市经济形势,其严峻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比较少有的。这其中既有来自于国际环境变化、国内政策调整所带有的严重冲击,也有自身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深层次问题、结构性矛盾在经济下行过程中的集中体现。需要各级政府以超强的定力、过人的智慧和扎实的措施,摆脱发展惯性,告别路径依赖,应对风险挑战,加快转型步伐,推动实体经济强筋壮骨,行稳致远,实现真正意义的高质量发展。

(一)改善营商环境,稳定发展预期。以塑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为抓手,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支持实体经济上,把政策的落脚点放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进一步细化实化推动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稳定企业家对未来发展的预期。重倡我市“支持企业天经地义、服务企业关爱有加”的良好传统,鼓励涉企部门在不干扰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经常性地走进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多当知心人,多说贴心话,多办暖心事,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增强投资发展的信心。坚持维护契约、公平竞争的基本导向,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科技项目、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查处和制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富有效率的政府服务体系和富有活力的企业生态体系,对环保整治、社保费征缴等相关政策的实施,尽可能采取审慎包容的方式,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必要的整改期和缓冲期,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增强制度执行的柔性,积极致力于帮助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给有前途的企业以办法和出路。

(二)招引重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把招引重大产业项目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集聚资源,着力加大十大产业链关键性、龙头型、基地型项目的招引力度,助推全市经济提质增效、跨越发展。充分发挥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的主引擎、主阵地、主战场作用,加大特色优势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和体系建设,强化与国内外招商代理专业中介机构以及产业地产公司的深度合作,提高园区招商的能力和效率。完善奖惩激励和压力传导机制,赋予开发园区必要的薪酬奖励和用人自主权,对在全市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引进重特大项目、对重点特色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有功单位和人员,给予高规格的荣誉和表彰奖励。充分发挥专家和智库的作用,加强对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以及产业发展趋势的精准分析和研究,加强对近年来竣工投运重大项目投入产出、财税贡献情况的绩效评估,提高科学招商、精准招商、有效招商的能力和水平。将存量土地资源的整合、低效无效土地的清退作为全社会的统一行动,制订以ABCD分类评价结果为依据的资源要素配置相关政策措施,提高闲置未利用土地以及利用不充分、不合理土地的持有成本,盘活存量,提高要素资源的精细化配置水平。

(三)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动力转换。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打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的核心引擎和重要抓手,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完善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机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和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培育库,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咨询、培训和辅导,对获得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及时兑现各项优惠政策,调动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联合上下游配套企业和科研院所系统布局创新链,组建实体型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产业技术创新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创新资源的整合集聚和高效配置,促进科技创新向规模化、集约化、配套化转变。制定创新型人才引进战略,强化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大“人才+项目+平台”三位一体领军型、创新型人才引进力度,努力实现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的共同突破。

(四)深化金融服务,扩大直接融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用好信贷增量,盘活资金存量,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信贷投向,更大力度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各部门涉企信用信息的整合应用,充分挖掘互联网、智能化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大数据的征信价值,缓解商业银行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矛盾,切实提高有贷户的比重。积极探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发挥核心企业的龙头带动和融资增信作用,推进产业链融资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打通和盘活上下游企业供应链资产,激发产业链各方经济活力。有针对性地面向企业家开展现代金融知识培训,帮助企业认识、理解和运用新型金融工具,引导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增强直接融资能力,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债券、金融租赁、股权转让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杠杆率。强化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协同推进,按照政府主导、普惠高效、精准补偿、风险分担的原则,建立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形成“政府+银行+企业”融资分险格局,调动银行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放贷积极性,缓解实体企业融资难矛盾,推动普惠金融落到实处。

(五)强化监督管理,防范各项风险。认真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各项工作,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员工就业情况的实时监控,帮助限停产企业做好污染排放整顿工作,推动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抓紧复工,避免企业关停、员工失业有可能造成的社会不稳定。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精神,落实好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各项要求,摸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底数及相关资产情况,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强化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管理,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国民经济和计划审查监督办法”“常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提前做好2019年政府投资项目的计划编制相关工作,根据量入而出、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的统筹,提高程序的规范性和计划的科学性。对于2018年人代会批准的专项投资计划中因故不能实施、需要调整的项目,按照计划审查办法的规定,在9月底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计划调整方案的报告以及有关情况的说明,由财经委组织初审、常委会审议并作出相关决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