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常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发布日期:2021-01-15 访问次数: 字号:〖


常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常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21年1月15日常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五次会议通过)

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常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会前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0年,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沉着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和风险挑战,全力稳定发展基础,畅通经济循环,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步向好的态势,各项经济活动趋于活跃,市场主体信心持续改善。企业股改上市工作成效显著,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有所加快,“253”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取得积极成果,重大项目对产业发展和财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高铁新城建设全面启动,老城厢改造、大板房整治、化工围江等难点问题有力推进。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位居全省前列、苏南首位,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财政经济委员会指出,受疫情变化和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有待加大,创新发展动能有待提升,财税收入和投资结构有待优化,制造业贷款比重下降趋势有待遏制,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有待加力。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挑战,保持政策定力,强化工作举措,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好步。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政府提出的2021年计划草案符合省委对常州工作的最新要求,符合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目标设定和工作安排体现了引领性、导向性和可行性。建议大会批准市政府提出的《关于常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常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高度重视市场主体的培育。以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为重点,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力度,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打通市场主体培育的“痛点”和“堵点”。加大初创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精准定位企业发展需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强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提高载体市场化、专业化服务能力,推进创新要素有效集聚,资源融通效率和质量稳步提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从政策和制度上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推动各类市场主体扩大总量、提高质量、增强活力、提升竞争力。完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和服务,积极引导和支持“个转企、小升规”,助力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档升级。

(二)着力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坚持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举,深挖传统产业发展潜力,加大对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积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坚持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助推新发展,推动实体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充分发挥开发园区创新转型主阵地作用,搭建产业平台,聚合发展要素,释放创新动能,提升产业集群的集中度和供应链配套能力。积极引导企业适应双循环发展格局和需求侧改革要求,补短板,强弱项,植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科创企业、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创新引领的作用。抢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苏锡常共建太湖湾科创带的重大机遇,坚持战略性协同、系统化推进,为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提供科技支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跨界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推动创新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运营服务,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围绕关键技术、核心领域强化专利布局,激发全社会创新发展动能。深入实施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对接服务与培训辅导,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军型人才企业加速成长。发挥科教城“创新之核”作用,强化创新策源功能和要素集聚能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创新创业要素向全市辐射和溢出。

(四)持续推进重大项目的招引。坚持将项目招引落地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强统筹、压实责任、落实保障,以重大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培植新动能、增添新优势。完善体制机制,坚持招大引强,积极引进补链、强链、扩链优势项目,着力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中小项目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围绕主导产业、重点领域及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大普惠性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吸引项目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人才流加快集聚。大力发展总部型经济,加大本土型民营企业总部培育和外资功能性、区域性总部招引力度,充分发挥总部企业在行业引领、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强化重大项目招引的资源整合、市区联动,充分发挥产业地图的导向作用,推动项目招引“按图索地”,引导优质项目区域集聚、错位发展。

(五)有效防范重大风险和隐患。强化重点领域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分析研判,提升风险防范和应对处置能力,全力维护和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健康运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防线。科学分析和研判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加强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有效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强对国有公司、辖市区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管理的监督和指导,深化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论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抓好环境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完善依法治理机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努力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常州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2021年1月15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常州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市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