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彩霞代表提出,自2007年开始,市政府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先期“联办共保”模式和后期市场化经营改革运行后,我市共有五家保险机构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2017-2019年,全市政策性农险保费规模维持在1.1-1.3亿元,2020年1-11月,保费规模已突破1.5亿元。但调研发现,目前我市农业保险运作模式还存在三类问题:农业保险缺少产品创新,农险产品种类单一,不利于农户投保体验和农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整体农险深度和密度不足;农险共保体成员单位的市场份额相差过于悬殊,造成跟单方创新动力不足,缺乏有效竞争。
建议:
1、从培育健康保险市场、打破独家垄断经营、维护参保农户利益的角度出发,借鉴其他设区市的做法,延续采用去年新北区政策性农险三家共保体模式,形成多家参与、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提升保险服务水平的市场格局。
2、加大在指数类、收入类、提标类农险产品的开发力度,鼓励并引导具有开发创新能力的农险经营主体积极作为,开发出更多符合常州农业市场的创新产品。
3、加大对农险的财政投入力度,多举措提高农险的保费收入。
4、提高跟单方共保份额比例,调动共保体成员单位的创新积极性,共同推进常州市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扩大保障范围,维护农户利益。
5、加大对共保体成员单位的险种创新、理赔服务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力度,形成双向评估的倒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