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人大:构建“问政+”代表工作新模式 |
||||||||||
|
||||||||||
近年来,常州市钟楼区人大积极探索代表问政工作,总结拓展邹区镇人大实施问政制工作经验,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在街道推行代表问政制的意见,积极构建党委支持、人大实施、政府配合、代表参与的“问政+”工作格局。 创新机制,促进党心民心交融共鸣。选题时,聚焦党政工作重点、社会关注热点及群众反映痛点,如荷花池街道在议政代表会议期间组织问政活动,结合听取办事处工作报告,围绕老小区、散居楼整治等基层治理难点精准发问。钟楼区人大各街道工委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通过梳理议政代表会议中的代表建议,召开专题议事会,精心筛选出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确保问政工作能够真正反映民意、解决民困。问政的关键在于直击要害、引发共鸣。全区各场问政活动普遍组建由区人大代表、街道议政代表组成的问政方阵,围绕问题清单,结合前期调研与群众期望,大胆直接提出问题,实现了代表与政府间的有效互动。 深化互动,推进政府群众紧密联系。人大街道工委与相关部门紧密沟通,共同拟定问政议题,并经人大街道工委会议审议、街道党工委批准后正式确定;组织代表深入基层、开展座谈、发放问卷,同步做好相关沟通解释工作,为问政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问政的目的并非让政府难堪,而是促使其感受到压力、激发动力。问政注重形式规范,更强调内容深度,如新闸街道组织的问政活动打破“一问一答”传统模式,允许被问政对象进行补充发言,形成了“一问多答”创新格局。问政既是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也是对人民负责的体现。永红街道“信托制”物业专题问政活动邀请群众列席,共同为政府“答题”打分。西林街道老凌家塘片区自主更新问政活动在省内多家媒体广泛宣传,有效提升了群众对人大和政府工作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强化监督,确保问政成果落地见效。针对专业领域问题,邀请专家、专业代表参与问政,确保问政的精准性;要求问政对象直面群众、直面问题,确保问政的严肃性;坚持现场提问、代表适时追问、群众随机加问相结合,确保问政的灵活性。针对传统评议流程中代表参与度不高、监督形式单一的问题,南大街街道在部门评议中引入问政制,通过“找问题—找原因—找办法”的逻辑主线和“问—答—评”的互动模式,让政府的工作更透明、接受群众监督更广泛。问政不仅追求“答得好”,更追求“做得好”。钟楼区人大各街道工委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检查、组织“回头看”等多种方式跟踪办理实效,确保问政成果真正落到实处。如五星街道产业园区提质增效问政会结束后,在十个工作日内,梳理形成问政意见建议书,交街道办事处研究处理。北港街道“常有健康”项目问政会后,依托“常有善育”项目代表联络室,选派卫生健康领域的代表驻点监督。
|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