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三项赋能”激发基层人大新活力 |
||||||||||
|
||||||||||
近年来,天宁区人大常委会把加强基层人大工作与建设作为打造“民呼我应、助宁无忧”天宁人大工作品牌的重点,以“三项赋能”不断激发基层人大活力,夯实基层人大民主阵地,推动基层人大工作水平整体跃升。 制度赋能,筑就基层人大工作的“四梁八柱”。建立健全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联系指导机制。坚持把镇街人大工作纳入全区人大工作总体部署,建立区人大常委会领导挂钩联系指导基层人大工作制度,确保各级人大制度贯通、责任贯通、工作贯通。建立健全镇(街道)人大工作运行机制。提请区委出台“三规范、两提升”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基层人大职权职责、会议召开、工作制度,有效提升基层人大工作质效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水平。建立健全议政代表会工作运行机制。实现辖区内各街道、开发区议政代表会制度全覆盖,研究制定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和工作规则样本,指导开发区、各街道开展民生实事票选、监督票评、代表问政等各类活动。 联动赋能,激发基层人大工作“聚合效应”。联动推进重点工作。围绕省市人大上下联动十项重点工作,明确重点任务分解清单,建立半年评估督查机制,推动各项任务得到高标准落实。推进“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引导代表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企业纾困、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基层治理。联动开展监督履职。围绕老小区改造、民生实事项目推进等议题,开展联动视察、联动调研、联动执法检查,实现监督效能最大化。联动优化平台载体。全区7个代表之家、72个联络站、10个联系点实现镇、街道全覆盖,发布代表“家站点”标识标牌、接待时间、接待主题“三统一”规范,建立“三官两师一员”进驻人大代表“家站点”制度,组织国家机关负责人走进“家站点”与选民群众面对面,让人民意愿直通党委、人大、政府,将人民民主的实践覆盖到最基层。 品牌赋能,开引基层人大工作“源头活水”。制定实施意见,要求镇、各街道以“民呼我应、助宁无忧”天宁人大工作品牌为统领,从听民声、促民治、增民享三个维度发力,积极探索优化基层治理的创新事例。区人大常委会定期督导检查、召开现场会交流经验,不断推进创新案例的培育、提升和推广。雕庄街道创新“小板凳工作法”助力凤凰新城聚势腾飞;茶山街道的幸福茶馆打造“有事茶馆说、大家商量办”的基层自治平台;红梅街道优化四级协商议事体系,推动全市首家信托制物业落地;天宁街道打造“柏杏”议事长廊,推动代表与居民群众共商共议。镇、各街道逐渐形成具有品牌特色的监督方式,使人大的监督成果让人民群众更加可感可及。郑陆镇民生“微实事”机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开发区(青龙街道)跟踪式重点督办安置小区“办证难题”成效显著,兰陵街道建立四级议事平台推动老旧小区“旧貌焕新颜”……各级人大的积极探索,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