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选择颜色:
关于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1+8”专项行动方案推进情况的汇报
发布日期: 2024-06-28   来源:人大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 视力保护色:

关于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1+8”专项行动方案推进情况的汇报

——2024年6月28日在常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顾晓彬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23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太湖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作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号工程”,上下协同合力推进新一轮太湖治理“1+8”专项行动,新一轮太湖治理在第一年即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水环境质量达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体现为“三新三最”:湖体水质实现新改善,指标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太湖湖心区总磷、总氮浓度同比分别下降21.9%、14%,水质突破性达到地表水湖库Ⅲ类标准;太湖西部区总磷、总氮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6.9%、9.1%。蓝藻防控实现新成效,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轻。太湖常州水域全年发现蓝藻水华28次,同比减少29次,平均面积、最大面积、藻密度均为2007年以来最小,太湖治理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流域治理实现新提升,优良水体比例达到2007年以来最高。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94.1%,超额完成省定目标;长荡湖心总磷同比下降21.2%,水质达到Ⅳ类,同比改善一个类别,综合营养状态从“中度富营养”改善至“轻度富营养”。今年以来,我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实现“三个首次”:太湖湖心区水质持续达到Ⅲ类,椒山点位水质首次达Ⅲ类,总磷同比改善39.7%。滆湖水质首次达Ⅳ类,总磷同比改善13.8%。太湖常州水域有望首次上半年不发生蓝藻聚集和水华现象,竺山湖藻密度同比下降13.7%。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高位统筹,完善推进机制。一是强化高位推动。2023年,市委、市政府在太湖流域率先召开太湖综合治理推进大会,印发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1+8”专项行动方案,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太湖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开展现场调研、召开推进会。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太湖治理推进会,对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工作再部署、再落实、再推进。二是优化工作机制。成立太湖综合治理工作专班,实体化运作,协同推进八大专项行动;出台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工作实施意见,推动建立健全“五统一”机制,着力破解“九龙治水”难题;严格落实《常州市河道保护管理条例》,修改完善河长履职评价办法,建立河道治理“红黑榜”制度。三是强化执法监督。人大高度关注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工作,去年以来,省、市两级人大对我市《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贯彻落实工作开展执法检查,有力推动解决了一批太湖治理的难点问题。特别是今年,市人大围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1+8”专项行动开展专题审议、执法检查、专项监督、专题询问“四同”活动,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太湖治理的责任担当。四是严格督查考核。将太湖治理目标任务纳入辖市区高质量发展考核,建立月调度、季点评、年考核制度,全力推进八大专项行动落细落实。将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和河流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列入市政府年度重点督查工作,开展专项督查。

(二)全面部署推进,攻坚重点任务。坚持高标定位,逐年谋划推进年度重点任务。2023年实施22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4亿元。今年排定242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30亿元,目前已开工206个、完工18个,完成投资48亿元。涉磷企业整治扎实开展。全市4414家涉磷企业已完成整治4000家,2387家通过验收,整治经验两上央视《新闻联播》。开展“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建立“1+4+5+7”工作体系,开工建设2个表面处理中心、3个绿色涂料集聚区,整治提升“危污乱散低”企业5372家,累计盘活土地面积3万亩,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1269吨。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显著提升。编制《常州市区污水专项规划(2023-2035)》,新增工业、生活污水处理能力7万吨/日,加快推进阳湖净水厂等48万吨/日新扩建项目,新改建生活污水管网138.8公里,新建工业污水管网87公里,去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提升至78.1%,提升幅度流域五市最高。完成16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75.9%,治理率提升幅度全省第一。农业面源治理提档增速。完成5.27万亩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新建高标准农田2.75万亩,完成溧阳市太湖一二级保护区内农田退水治理,持续开展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行动,关停6家、巩固提升505家,推进11个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片区建设,促进乡村片区整治更新。河道综合治理有力推进。完成北河、浦河等河道整治工程,累计完成910个入河(湖)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和800个“小微水体”整治任务,完成县乡农村生态河道建设73条。洮滆片区生态修复成效显现。严格落实《常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对洮滆两湖沿湖500米区域实行生态空间管控。竺山湖、滆湖完成生态清淤165.7万方、359.6万方。滆湖完成3.02平方公里圩区清退。长荡湖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湖滨带水生植物覆盖度达16%,治理经验得到省政府认可并在全省推广。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体系不断完善。形成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武进模式”,新增有机废弃物处理能力15万吨/年,园林废弃物收集率达100%。水资源配置格局持续优化。常态化开展德胜河、澡港河引水,积极推动建立新孟河引江、新沟河排水调度格局,2022年新孟河实施抗旱调水试运行,今年1月实施2024年新孟河第一次调水,共计引水5.59亿方。加快推进水利调度枢纽建设,武南片区畅流活水一期工程即将建成。现代化治理能力逐步提升。建成服务“三水统筹”监管的“水美常州”水生态一体化平台一期,实现全市河湖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全覆盖监控预警。

(三)聚焦水质提升,强化溯源治理。系统梳理全市49条干流河段和2400条支浜污染现状,组织实施河道水质提升专项行动,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组建河流水质提升工作专班,制订各类污染源溯源排查工作技术要点。围绕骨干河流、问题支浜,划定工业、农业、生活等各类污水排放控制区739个,面积1772平方千米。全面开展污染溯源排查,截止目前328个污水排放控制区已启动溯源排查,130个完成溯源排查。排定污水排放控制区治理项目86个。各地创新治污举措,形成了天宁区城区支浜消劣、新北区孟河镇全域水环境治理等一批典型经验。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对比前期梳理的问题支浜,劣Ⅴ类支浜减少28.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太湖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环境基础设施仍存短板。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距离省定目标仍有差距。城郊结合部、城中村、撤并集镇还有管网空白区,雨污分流不到位、晴天排水、雨天溢流现象依然存在。农田退水治理和养殖池塘提升改造进度需进一步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重建设轻运维”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村环境整治任务艰巨。二是产业转型发展仍需加力。部分电镀、印染等重点行业企业工艺装备水平不高,“危污乱散低”治理任务艰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任重道远。三是河流水质改善压力大。对照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及上游关联骨干河流水质总磷浓度达到0.1mg/L要求,我市骨干河流水质仍有较大差距。部分支流支浜控源截污不到位,水流不畅、断头浜问题突出,消劣压力依然较大。部分农村河道淤积严重,黑臭现象仍然存在。四是湖泊水生态环境恢复缓慢。竺山湖、滆湖、长荡湖富营养化程度仍然较高,湖体浊水藻型生境尚未改变,夏季蓝藻水华仍处于高发状态。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太湖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各项工作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重点任务实施再加快。严格落实省、市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要求,聚焦减磷控氮、控源截污,全力推进八大专项行动。到2025年,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48万吨/日、工业废水处理能力7.6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实施竺山湖、滆湖生态清淤500万方、1500万方;建成11个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片区。

二是河流溯源治理再提速。扎实开展河流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将专项行动与入河(湖)排口排查整治有机结合,坚持治污治本,不断深化工业、农业、生活、河道内源污染治理,力争通过3-4年的集中攻坚,着力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劣Ⅴ类河道,进一步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城乡污水治理能力和水环境长效管理水平。

三是突出问题整改再攻坚。积极应对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照当前太湖治理新要求,集中攻坚一批矛盾突出、亟待解决的突出水环境问题。本次市人大反馈的督查问题、审议意见,我们将第一时间落实整改工作,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整改时限,确保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不打折扣的将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