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选择颜色:
关于2024年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 2024-08-27   来源:人大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 视力保护色:

关于2024年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年8月27日在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委主任  李昙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7月至8月上旬,我委赴有关涉农部门了解农业农村相关工作情况,赴各辖市区与有关部门,部分镇、村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听取农业农村相关情况介绍,对全市上半年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审议时参考。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市政府农业农村等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三农”决策部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面贯彻实施《农业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粮食安全保障法》等农业农村方面的法律法规,围绕市人代会确定目标、“532”发展战略和民生实事项目,万亿之城再出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市农业农村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幅4.4%,位列全省第五、苏南第二。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25元,同比增长5.6%,增幅列全省I类地区第1名。

(一)聚焦稳产保供,更大力度保障粮食安全。全市夏粮总面积52.7万亩、单产329.3公斤/亩、总产17.35万吨,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增幅位居全省第二。“江苏第一方”稻麦周年亩产达618.33公斤,麦油两熟制油菜高产攻关田亩产创历史新高。全国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江苏第一方”典型经验做法被央视专题报道。国有粮食仓储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溧阳南渡库、西芮库,金坛薛埠原粮仓库和成品粮油低温库,武进前黄原粮仓库和物资应急储备库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稳定。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38万亩,开展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大三大主粮作物防灾护农力度,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签单保费1.3亿元,上半年因灾理赔2767.99万元。

(二)聚焦项目招引,更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招商工作机制,上半年签约项目54个、协议总投资110亿元,备案超亿元项目16个。着力推进119项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215.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3.9亿元,开工率达85%,投资完成率65%。中天黄金大农场项目、九洲渔业产业融合项目等省重大项目推进有序,立华牧业入选全市总部企业名单。加快推进种业创新,建设江苏(武进)水稻所、立华牧业、诺亚方舟3个种业发展创新中心,有序实施3个省种业“揭榜挂帅”项目,四季禽业入选国家水禽核心育种场,立华牧业和诺亚方舟争创省商业化育种创新中心。实施万名“新农人”培训,全市各级举办各类“新农人”培训班约20场,培训人员超过5000人次。

(三)聚焦片区推进,更快步伐建设美丽乡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十百千工程”建设。11个片区共梳理项目257个、项目总投资193亿元,目前开工建设项目139个。深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2024年度水利项目建设投资计划24亿元,上半年完成近12亿元。完成24条幸福河湖建设,达到年度目标的96%。完成新增农村生态河道约154公里,5个节水型灌区、2个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新增污水治理行政村41个,累计完成481个,治理率达76.8%。疏浚农村河道土方量165万立方,整治问题小微水体241个。出台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申报指南,共明确12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点镇、121个重点村培育对象。完成农房改善6500余户,引导新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

(四)聚焦农村改革,更实举措推进强村富民。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若干政策》,着力解决农村村民参与宅改的意愿参差不齐、“三权分置”落实难等问题。积极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指导推动全市拟定的11个村启动延包试点工作。实施新一轮茅山老区帮促三年行动,确保经济相对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幅超过5%。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双百”攻坚发展成效,今年51个“双百”攻坚村项目总体收益达1093万元。上半年,全市村组两级集体总收入21.7亿元、资产总额达452.2亿元。上半年,全市供销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达100余万亩次。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网建设首个项目常州苏合农服公司在金坛正式落地。推进农产品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发展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打响“供销大集”、“供销周末夜(集)市”、“美丽乡村供销行”等供销流通服务品牌,促进农产品城乡流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五)聚焦要素保障,更优机制推动城乡融合。健全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今年全市一般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32.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数比重4.97%,同比增1.26%。全力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全市有规划发展村所在行政村数量428个,目前已完成规划审批村庄331个,完成应编目标的77.34%。分解下达村庄规划专项流量指标超1.2万亩,单列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计划600亩,现已保障农村住宅建设用地和乡村产业用地214亩。持续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主渠道作用,上半年,江苏农担常州分公司累计担保余额达47.05亿元,在保余额15.48亿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稳产保供仍面临较大压力。一是粮食生产总体收益不高。近年来农资价格一直高位运行,人工成本逐年上升,而粮价持续低迷,如今年小麦的田头收购价仅1.15-1.19元/斤,与2022年的同期收购价(1.55元/斤)相比降幅达26%;稻谷(南粳46)也从高峰期的1.8元/斤跌到1.5-1.6元/斤,而人工成本已经涨至150元/工•日,尿素也涨至120元/袋(50公斤),导致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进一步降低。同时,我市品牌大米销售量占比不高,大部分为原粮销售,导致种粮农民收益提升困难。此外,粮食稳产支撑保障能力尚不强,全市永久基本农田中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比例仅为56%,低于全省80%的平均水平。二是高效设施农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受粮食稳产保供和太湖水环境整治等多重影响,部分地区逐步加大了高效设施农业的退出力度,水果、水产、苗木等高效设施农业面积逐年减少,直接影响菜篮子稳定和农民增收。三是畜牧业生产面临较大困境。鉴于税收、环保、安全、社会矛盾等多方面考量,基层党委、政府往往对畜禽养殖业只减不增、只拆不建,畜禽养殖空间进一步受挤压,稳定畜禽生产压力较大。此外,畜禽养殖业支持政策不够稳定,我市畜禽养殖业在用地、用工、用料等成本上面临较大压力,商品畜禽养殖或会逐步转移,将进一步影响我市肉蛋奶生产的稳定。四是水产养殖面积持续减少。近年来,受到湖泊网围整治、退渔还湖、退养复耕、土地征用以及池塘养殖尾水治理工作等影响,水产养殖面积从“十三五”末(2020年)的47.7万亩,快速缩减到今年上半年的34.5万亩。经测算,2021-2022年度我市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度为91%,2022-2023年度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度进一步下降至82.8%。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仍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监管力量仍显不足。从监管人员来看,部分乡镇的监管人员力量比较薄弱,业务能力不强,村级协管员大多以村干部兼职为主,工作任务多,对口条线多,对照目前监管工作要求,特别是信息化监管业务能力,工作完成质量还有待改进提高。从检测力量来看,我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不够健全,除金坛区外,溧阳、武进、新北没有县区级检验检测机构,定量、定性检测工作大部分委托第三方机构,存在检测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部分镇级检测室存在工作不细不实的问题。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水产行业处于动荡调整期,养殖户在保本逐利的心态下会选择使用一些违规投入品,这些投入品多以中药制剂、调水剂等为标签,其中含有抗生素,导致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抗生素超标。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行水产品出塘合格证运用,努力推动合格证溯源工作,但从市场端开具情况看,很少看到常州产地的合格证,合格证随意填写主体信息的情况仍很普遍,导致市场端不合格水产品追溯很难,合格证正规化管理存在农口“一头热”的情况。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活。近年来,全市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思路、拓宽路径,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上级目标要求,对照苏南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对照基层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截至2023年底,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下的村(社区)还有28个、其中行政村23个,主要集中在溧阳市。个别城区街道的集体经济收入偏低,城乡融合发展的成果在集体经济上未能得到有效体现。二是贯彻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基础不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于今年6月颁布,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堵点。一方面,根据法律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是独立法人,但其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同时村委会的各项支出仍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尤其是管理运转费用和公益支出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如近两年,村均年报刊征订约4万元,个别村报刊费用占总收入的近10%。另一方面,村集体管理人员主要精力还在农村公共服务上,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的主动性还不够强。三是集体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目前,我市的集体经济主要还是依靠资源和资产的出租,在资源上还存在集体资源家底不清、租金偏低,在资产上还存在集体厂房“危污乱散低”、店铺收益率低等风险,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参与市场经营的不多,集体经济散而不强。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然任重道远。一是整治工作有短板。村庄环境面上存在不平衡状况,中心村明显好于其他自然村,主干道沿线村好于偏远村,城郊结合部和外来人口较多的村明显落后于其他村。一些村庄出现“脏乱差”回潮现象,“动态清零”任务艰巨。如农村旱厕整治常有反复,虽然我市去年大力整治,但是随着春节后外来人口来常,在城乡结合部或工业园区周边,农村有害化旱厕回潮。二是对标先进存差距。我市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很大提升,但与浙江和南京、苏州、无锡等周边先进地区相比,在污水治理水平、农房改善、美丽庭院建设等方面还是有差距。如污水治理方面,我市去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虽然从50%提升到70.3%,位列全省第四,但南京、苏州、无锡均已达100%。三是长效机制待健全。近年来各地用于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的费用快速增长,2018年以前大多数行政村每年长效管理支出在20万元以下,2023年村均投入达75万元,较少的村投入20余万,较多的村投入200余万,这对大部分村集体经济造成相当大的压力。此外,设施运行、公厕管护、垃圾清运等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五)供销系统为农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整合提高。近年来,全市供销系统在农资综合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基层社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供销社为农服务职能发挥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距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还有一定差距。一是社有企业实力不强。目前,我市供销社系统社有企业数量不多、经济发展总量不大,“双线运行”机制不健全。二是基层组织基础不牢。以农合联、为农服务中心为主要载体的基层组织建设仍有欠缺,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可持续运营的长效机制还未有效建立。三是为农服务抓手不多。比如,近年来,受国际局势、国内政策调整以及汛期、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市农资市场价格波动频率加剧,幅度加大。为满足全市农业生产需求,确保在重要农时化肥供应量足价稳,亟需建立化肥储备制度,该项工作已写入今年市委一号文件,目前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党政同责,稳定“米袋子”做优“菜篮子”。粮食生产上压实各级党委政府抓粮食生产的属地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不减少。将提单产作为稳产增产的主攻方向,争取大面积单产水平取得较大突破。全面落实防灾减灾救灾各项措施,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不受大的冲击和影响。坚持新建和改造并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建设与管护并重,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化建设,到2027年提前将全市永久基本农田中能够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田块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调整优化种粮补贴方式,完善农业保险政策,稳定种粮收益,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效设施农业上要坚持大食物观,坚定农业优质高效的发展方向,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但对2019年之前就已经调整的种植养殖耕地要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合理引导农民开展农业结构调整,保持高效设施农业稳定发展,努力避免出现农业结构调整“调过来又调过去”的被动局面。畜禽养殖上,落实好国家和省关于畜禽养殖“先打后补”、养殖保险、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支持政策,继续坚持市级畜牧业“先建后补”政策,研究出台我市贯彻《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稳定生猪生产的长效性支持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禽生产结构,加快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畜禽养殖绿色化发展,不断提高全行业生产经营水平和综合质效。水产养殖上,严格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严禁在禁养区新增水产养殖,持续加强养殖区、限养区管理。推进水域滩涂养殖登记发证工作,稳定水产养殖面积,保障渔业生产空间。加快智慧渔业、工厂化养殖等设施渔业建设,提高水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和水平。实施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两年行动,推进规模以上养殖池塘提升改造,推动规模以上养殖池塘尾水基本实现达标排放。

(二)坚持“四个最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水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持续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建立以市级检测中心为龙头、县区级检测室为骨干、镇级检测室为基础、第三方检测机构为补充的检测体系,培育壮大检验检测队伍。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着力构建农产品网格化数字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推动地产农产品全链条追溯。二是聚焦突出问题、精准发力。扎实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重点监管对象日常巡查、快速检测、生产指导,重点加强凌家塘市场水产品监管,建立全程留痕的水产品检验检测监管机制。全面推行水产品“一证一检”制度,强化规范性出证监管检查,实现重点水产品出塘上市全链条监管。三是保持高压严管、常抓不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积极开展专项治理执法检查活动,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执法频次。四是坚持质量为上、品牌引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聚焦天目湖白茶、金坛雀舌、阳湖果品、长荡湖大闸蟹、焦溪翠冠梨等特色优质农产品,按照“一业一方案”思路,打响“常”字号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三)坚持共同富裕,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政策赋能发展。落实好《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双百”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茅山老区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共同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合力。强化队伍建设,注重选拔政治过硬、懂经营管理的人进入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层。鼓励建立集体收入增长与经营管理人员绩效报酬挂钩机制,对经营性收入增长明显、完成既定目标的,可以从收益增量中安排一定比例奖励经营管理人员。二是强化集体资产监管。继续巩固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定期开展集体资产年度清查,规范村集体报刊费用的开支。充分发挥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智慧监管服务平台在信息化监管中的作用,实施村集体“三年一审”。规范农村产权交易,提高线上交易比重。三是强化示范引导。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模式,注重形成高质量的经营性资产。鼓励以镇为单位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平台,统筹配置相应的资产资源资金和财政扶持项目等要素抱团发展,成立全资或参股公司开展市场化经营管理。继续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组织做好省市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

(四)坚持常态长效,高质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一是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十百千工程”示范引领作用,以培育亮点、彰显特色为目标,推动溧阳南山、金坛环长荡湖、“两湖”等3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发挥已建美丽乡村示范效应,坚持系统性谋划、产业化开发、融合化推进、传承性保护,引领带动周边村组团式连片提升,推动常州乡村全域美丽。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微型农文旅商综合体,培育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乡村特色旅游线路,推动新能源充(换)电设施等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让乡村共享新能源之都建设成果。二是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整治。坚持强基补短,从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抓起,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开新局面、取得新突破。聚焦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等关键问题,深挖问题根源,巩固垃圾、旱厕、违章搭建清理整治成果,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加强常态化巡查排查。聚力农村公共空间整治,推动整治工作向盲点、死角延伸,做到全员下沉、全体行动、全域整治,实现人居环境全域提升。着力抓好老旧公厕改造提升,引导各地开展市级农村示范公厕建设,加强农村户厕动态管理,确保正常使用和旱厕“动态清零”。三是着力健全村庄环境管护机制。突出精准整治、长治长效,做到“提质和补缺”相结合、“建设和管理”相衔接、“风貌和人文”相融合。落实好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和村规民约等各项制度,推进农村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协同提升,持续发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红榜”,完善测评体系,强化正向激励。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形成整治闭环,用好农村人居环境问题“随手拍”小程序,引导群众共建共享美丽家园。四是开展“回头看”。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实施的各类项目开展绩效评估,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农民的参与度与满意度。要适应农村和农民的需求,在宅基地管理、农村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各类达标考核排名等工作推进中,既着眼于长远,又立足当下实际,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稳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五)坚持联合合作,切实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扎实推进供销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鼓励支持供销社组建专业服务公司并实体化运行,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推动服务主体由单项单环节服务向多项全产业链服务延伸,由主要面向粮食作物向林、牧、渔业延伸,由主要开展土地托管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延伸,打造供销合作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二是持续提升供销系统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水平。加快构建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相适应的经营服务流通体系,通过组建农产品销售公司、展示展销中心、电商运营中心等形成上下贯通的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扩大农产品销售规模;加快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综合超市、村级服务网点建设,成立专业管理公司承担公益性农贸市场改造运营任务,提升直接面向城乡居民的综合服务能力。三是着力夯实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基础。健全巩固县、镇、村三级供销服务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我市供销系统产业农合联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广泛吸纳经营好、带动强的农民合作社进入农业产业服务链,引领广大会员和周边小农户共同致富,同时优化网络布局,增加村级终端和城市社区的服务网点布局,拓展“一卡通”供销助农、新能源充电等为农便民服务功能,打造一批供销为农服务大超市、乡村服务综合体,因地制宜开展生产服务、产业带动、农旅结合、产销对接等多种服务,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