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选择颜色:
关于2024年上半年全市环资城建方面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 2024-08-27   来源:人大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 视力保护色:

关于2024年上半年全市环资城建方面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年8月27日在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常州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主任 吴海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七月至八月中旬,我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韩九云的带领下,对市政府上半年环境资源及城乡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审议时参考。

一、市政府上半年环资城建工作的总体情况

上半年,市政府环资城建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聚焦“532”发展战略,以“万亿之城再出发”的决心,围绕年度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要素保障。深入研究区域战略规划,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深化常溧一体化规划研究,优化完善《“两湖”创新区核心区城站活力轴沿线城市设计深化》《常州“两湖”创新区核心区规划建设导则》成果。高效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完成武进、新北、天宁、钟楼4区国土空间规划专家论证。以“空间重塑、山河重整、乡村重生”为目标,编制城乡融合空间战略规划,探索面向“多规合一”改革的国土空间统筹治理路径。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分级分类管理,武进区“通则式”规定在全省推广。编制中吴大道西延沿线地区景观提升、腾龙大道智慧快速路整治提升相关规划,系统研究地铁5、6号线沿线用地提升、老城厢及周边地区系统提升、环城河滨水地区提升相关规划研究等推动城市更新重塑空间活力。切实加大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力度,完成了42个省重大项目、236个市重大项目的用地保障,启动了常州首个先行用地——德胜河航道整治项目。

(二)聚焦重点任务,紧抓项目建设。常泰长江大桥完成合龙,实现全线贯通,南接线高速项目11月底交工验收。淮泰常铁路常州段和盐泰锡常宜铁路可研前置要件办理基本完成,苏锡常城际铁路起点调整方案启动正式程序。丹金高速取得初步设计批复,宁常高速工可方案已通过省厅内审,腾龙大道一期工程6月底具备通车条件,江宜高速龙城大道互通、中吴大道西延先导段跨运河大桥等全面推进。魏村枢纽工程正式通航,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工,德胜河航道整治工程已完成施工图审查。奔牛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稳步推进,正在开展航站楼、综合停车楼等主体施工。地铁5、6号线全线工作积极推进,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均已取得,5号线全线绿化迁移启动,6号线环评、航评获批。稳步推进老城厢复兴发展,青果巷历史街区三期项目待二院拆除后年底正式开工,大观楼项目计划年内主体封顶,季子文化展示中心项目预计10月份完工。

(三)持续稳中求进,注入行业发展新动能。城建集团高效统筹全市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提升“见板率”“见桩率”,持续深化布局城市级新能源应用示范场景,探索近零碳高校、新型智能微电网、双碳平台等创新性业务,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交通运输部门进一步优化运输结构,海铁联运班列稳定运营,上半年预计运量超4万标箱,积极培育多式联运精品线路,改造提升“常联系”平台。住建部门加快推动我市建筑业企业参与我市国有企业投资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行绿色建造,出台房地产市场政策“新十二条”,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常州机场优化航线网络,通航37个城市的40个机场,驻场飞机增至9架,上半年旅客吞吐量增加13.8%,其中国际及地区旅客增加138.7%。地铁1、2号线上半年总客流3545.66万人次,同比增长8.57%。住房公积金新增开户单位2984家,新增开户人数6.82万人,实现增值收益3.87亿元。

(四)注重以人为本,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围绕大气、水、土壤、固废等环境要素继续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环境质量指标企稳向好。扎实推进太湖综合治理“1+8”专项行动,完成涉磷企业整治4189家,建成高标准农田1.72万亩,新改建生活污水管网53.2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75.9%,对全市骨干河道一、二级支流支浜每季度开展全覆盖监测,建立源头、过程和排污口之间对应关系,统筹推进河流水环境质量提升,太湖治理成效持续提升,湖心区水质持续达到Ⅲ类,太湖常州水域上半年未发生蓝藻聚集和水华现象。深入推进生态中轴建设,推动金坛、武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优化生态系统保护格局。以生态源保护、城乡公园绿地、生态廊道为重点开展生态城建设,高质量推进28个口袋公园建设,公园绿地、立体绿化、生态保护等89个计划实施工程项目已完成54个,为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厚植绿色底色。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和治理,提升改造生活垃圾转运站,推进市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建设。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基本完成改造项目22个,上半年全市完成加装电梯115部,当年完工、开工数量均位居全省前三。优化人才安居工程,探索推进城中村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完成年度目标任务95%。大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持续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抓好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建设和老村庄基础配套提升工程,乡村环境进一步改善。

(五)监管服务并重,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以法治方式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市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1+1+3+3”等8个立法项目的调研、起草、审议和宣传工作。《常州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于本次常委会会议进行第一次审议,对《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开展法规宣传,对《常州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常州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常州市轨道交通条例》进行修改,对《常州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常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常州市城市更新条例》开展立法调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数字化转型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改革,更大力度推进业务畅通、平台畅通、数据畅通,更高水平促进企业群众办事畅通。资规部门将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攻坚提升纳入“书记项目”,提振便民利企服务水平;生态环境部门出台《常州市生态环境领域涉企行政合规工作实施意见》,促进企业合法合规经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住建部门进一步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效能,持续推进业主自治组建工作,完善“阳光物业”平台建设,深入开展“阳光物业面对面”线上直播活动,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城管部门制订《常州市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停车秩序,改善停车环境,多举措解决“停车难”问题,便民服务更有温度;交通运输部门开办运输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上半年累计办结数量全省第一,深化打造“调解直通车”品牌,上半年累计调解纠纷3800件,调解成功率90%以上。此外,各部门加强安全监管,深入开展自建房、城镇燃气、消防安全、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行政执法,推进非现场执法和综合执法能力建设,环境污染、违法建设、公路超限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查处。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上半年市政府环资城建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还存在一些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和问题。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城乡融合机制不完善成为我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块短板。当前我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还面临一些堵点卡点:城乡要素流动的整体性、协同性不强,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待完善。特别是被撤并乡镇发展定位“边缘化”,空间发展处于停滞状态,镇容镇貌长期得不到改善。二是城市更新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城市能级的进一步提升。城市更新是一项涉及面广、变动性强的复杂系统工作,目前仍以地方自主探索为主,在实践中面临诸多体制机制瓶颈需要解决,如缺乏城市更新的顶层规划和制度建设、各部门间缺少有力的组织协同机制、现有更新项目呈现碎片化推进态势、公众参与度低以及缺少对经济发展、社会满意和环境友好等多重目标的统筹兼顾等问题。三是重大项目建设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保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政府对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保障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同时面临着土地市场低迷,市属投融资平台存量债务化解难度依然不小等问题,这对政府推进项目建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四是生态环境质量“喜中有忧”,绿色转型发展任重道远。传统上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以及运输结构以公路为主的态势还没有根本性转变,对源头防控压力仍然很大。我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向好态势,但“高位徘徊”趋势依然存在,环境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不足,绿化养护水平仍较粗放。

三、几点建议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建议:

(一)深化战略规划研究,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常州作为城镇化先发地区,承担着先行探索城乡融合示范的使命。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结合起来,深化城乡融合空间战略规划研究,合理优化空间布局,有序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强化空间重构,按照空间相对集中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要立足我市实际统筹优化空间格局,加速推进“两湖”创新区、高铁新城建设和老城厢复兴发展,更大力度推进常金同城化、常溧一体化,深化宁锡常结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建设。要统筹产业发展布局,立足各地特色资源,培育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增加农户收入。针对我市被撤并乡镇发展困境,要立足实际情况,深挖优势资源,根据资源集散和产业带动能力状况,明确不同类型被撤并乡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因地制宜推动城乡融合,修复发展动力,使被撤并乡镇重新焕发活力。

(二)加强系统谋划,建立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强化统筹协调,住建部门作为城市更新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监督者,要进一步强化与上下级政府和横向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进一步加强对区和街道城市更新工作方面的指导与监督,更好地形成城市更新工作合力。强化制度保障,尽快启动我市城市更新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抓紧制定城市更新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规则。强化规划引领,以推动增量发展向存量更新转变为目标,组织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统筹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有效盘活闲置与低效用地等重点任务。强化城市设计,探索以片区为单位的城市更新模式,大力开展片区类城市设计研究及控规修改相关工作,加强城市风貌管理,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是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前提,应以科学、严谨和专业的态度,采取渐进、谨慎的有机更新,让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当代城乡建设和社会生活,永续保持和激发城市的活力与魅力。强化以人为本,以百姓需求为导向,重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道路网微循环体系等项目。特别是要把市委组织部与市住建局党委不久前联合制定的全市“党建引领 焕新旧改”10项举措落实到位,以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推进城市更新,着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三)强化要素保障,助推重大项目建设。锚定目标抓落实,聚焦“532”发展战略重点项目清单、投资清单、责任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各项任务高水平完成。扎实做好重大项目规划保障,积极争取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早日获国务院批复,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规划依据、空间保障。持续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努力做到不让任何一个项目因土地要素保障不力与常州“失之交臂”。全力做好重大项目资金保障,密切关注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更多资源支持,提升市属投融资平台经营水平,利用债务融资工具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加速推进“交通中轴”建设,确保常泰大桥、淮泰常铁路先导段、丹金高速、德胜河航道整治、常州奔牛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地铁5号线和6号线等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值得注意的是,地铁5号线即将开工建设先行段主体工程并进行车站维护结构施工,年内完成全线征地征收及绿化迁移,基本完成全线管线迁改及交通疏解,地铁施工建设将会给城市运行和市民出行带来一定影响和不便,对此,市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提前谋划。进一步推进物流基础建设和物流重点项目实施进度,加快光伏充电建设,构建新能源生态圈。高质量推进民生实事项目,确保年度目标顺利完成。市有关部门承担的民生实事项目,要科学制订施工组织措施,全面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确保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四)加快绿色转型,推进美丽常州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紧盯关键促转型,以新能源之都建设引领绿色转型发展,加快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通过“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出清低端产能,持续推进钢铁、化工等行业绿色化改造,做大做强光伏、氢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要聚焦品牌抓建设,一方面推进美丽城市建设,加快建设“无废城市”,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另一方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十百千”工程,充分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崭新风貌。要持续推进太湖综合治理,全力实施《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1+8”专项行动方案》,有序推进支流支浜整治,加强劣Ⅴ类支浜溯源问题梳理,确保年内完成骨干河流一级支浜消劣。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建设,进一步优化落实城镇生活污水“五统一”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整县制治理,确保今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于9月1日正式施行,要着力加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终端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建设完成率,发动部门、镇街、村社和媒体机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类理念和方法”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加快环卫基础设施、美丽街区、口袋公园、城市绿地建设,优化城市绿化管养,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