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上半年全市教科文卫方面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
||||||||||
|
||||||||||
关于2024年上半年全市教科文卫方面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年8月27日在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常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张立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年度工作安排,7月底至8月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正春带领教科文卫工委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对我市今年上半年教科文卫方面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通过现场视察、听取汇报、座谈走访等形式,全面了解我市教育、科技、文广旅、卫健等职能部门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审议时参考。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走在前、做示范”的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全市教科文卫方面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持之以恒求根本,全面提升立德树人的能力水平 今年以来,教育部门牢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常州市深入推进“常有优学”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聚焦教育发展的堵点断点、民生关切的痛点难点、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不断推进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在全市教育系统落地落细、走深走实。认真宣贯《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举办了全市首个“劳动教育月”活动。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13节“基础教育精品课”入选教育部。深入推进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2024年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情况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建设,新增学位0.28万个,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占比达67.27%。持续深化五育并举、家校协同,钟楼区入选教育部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强化夯实师资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在职教师在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专项治理。 (二)因地制宜求发展,全维激发科技创新的动力活力 上半年,科技部门聚力在科技自立自强,突出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贡献更多科技力量。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企业,5家企业上榜长城战略咨询《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组织申报独角兽企业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80家。着力推进重点科技项目,创新现代化在建重大项目53个,总投资463.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1.98亿元,完成投资79.83亿元。大力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平台都在加快建设提质。 (三)守正创新求突破,全力激活文旅市场的消费繁荣 今年以来,全市文化旅游部门守正创新,自觉把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放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中谋划推进,着力培育文旅领域新质生产力,在持续繁荣文旅产业和市场上实现新突破。守住优秀传统文化之源,着力加强遗产资源管理,拓展遗产活化利用途径,积极推动寺墩、三星村等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和历史文物类重点展览。焕发文旅老品牌新动能,大力实施景区焕新工程,全面提升茅山旅游度假区、天目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老城厢等的环境和服务。推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东方侏罗纪、曹山未来城、舜山小镇等项目抓紧推进。培育壮大文旅新业态,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等新欣向荣,成功打造“青春乐都常州”,“太湖湾音乐节”等大型音乐节、演唱会活动成为文娱旅游新的消费增长点。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16家品质化公共文化空间入选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培育生产多部艺术精品剧目,滑稽戏《时来“孕”转》入选第三届紫金文化艺术节最佳剧目奖,《半园·珍珠塔引领地方戏曲“乘势破圈”》入选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成果。 (四)多措并举求质效,全程护航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 上半年,全市卫健系统深入推进“常有健康”三年行动,全力打造“常有健康”“常有善育”“常有颐养”民生名片,全方位全周期护航百姓健康。聚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精准对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提升疑难重症诊疗能力,推进全市基层医疗机构100%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出台《常州市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全市急救服务网络体系,全面梳理明确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实施卫生惠民工程,改善医疗服务十项举措,启动百家企业健康促进行动,开展千场健康知识科普活动,落实百万人群健康保障服务。全面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市二院城中院区完成搬迁,市三院公共卫生临床救治中心竣工验收,市一院、妇保院、七院、卫校等相关项目都在有序推进。 二、存在问题 对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系统部署,对表我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万亿之城再出发”的全年目标任务,以下几个问题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还任重道远 常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58个(国家级12个、省级52个、市级294个),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90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项目1个、国家级13个、省级78个,市级98个),还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古镇、古村等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传承好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推进城乡建设、发展产业经济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矛盾,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 (二)在常高校院所赋能地方经济发展还有提升空间 常州作为一座教育之城,教育资源丰富。但与长三角城市相比,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还是偏少,大院大所的科研力量还是偏弱。高校、院所在发挥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优势、智力优势方面还有待加强,在科研成果转化从而反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校外培训托管机构管理工作还不够完善 近年来,我市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清理工作,有1569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取得办学资质(其中科技类38家,文化艺术类1056家,体育类475家)。培训机构治理队伍力量薄弱、主管部门行政执法权限缺失等问题,使得日常监管只能以督促、引导、责令整改为主,对部分培训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难以产生实质威慑力。另据统计,全市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校外托管机构有近3400家,因领取《营业执照》时无任何限制条件,这些校外托管机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风险和隐患问题突出。 三、建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我们结合调研情况,就今后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大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建议既要注重保护传统文化的纯正性,又要注重与时俱进,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发挥文化遗产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注重品牌引领,积极打造独具我市特色的孟河医派、重点非遗项目的平台和产品,融合渗透到主题旅游路线,增强游客的观赏感和体验感,增强文旅项目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要加快推进三星村遗址保护公园建设项目,展示三星村文化成果。要加快解决市博物馆的扩容问题,改善馆陈条件,提升布展、社教和观众参与等服务功能。要加大《常州市旅游促进条例》贯彻实施力度,加快推进大运河、三星村遗址、锡剧等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立法项目,为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法制保障。 (二)进一步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化推进等系列重要论述。建议要构建纵向联动、横向贯通、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和部门协同机制,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提供管理保障,厚植育才沃土,营造人才发展好生态。要强化在常高校、院所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的关键链条作用以及地方人才资源“蓄水池”功能,发挥常州应用型大学、技能型院校的技能人才培养优势,形成校地融合共生发展高效模式。要突出产业导向,整合在常科研平台的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升级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优化地方产业布局。要加强未来产业的战略规划,大力推进我市合成生物产业走上未来产业的黄金赛道,推动常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进一步协同推进培训托管机构规范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无论何时,我们都要确保把人民生命安全放第一位。建议要加强部门联动工作合力,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相关部门职责,多部门加强协同监管,确保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运营和消费者权益。要细化消防安全检查标准,在《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九项规定》上进一步明确要求,为培训机构的消防安全检查及自查自纠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要加大校外托管机构监管力度,建议借鉴湖南省、盐城市的相关做法,市政府研究出台对我市校外托管机构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托管机构设置标准、服务范围、服务行为和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健全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协调,教育、公安、民政、住建、卫健、应急、消防救援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校外托管行业协同治理格局。
|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