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常州(3)丨天宁人大:“民呼我应,助宁无忧” 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 |
||||||||||
|
||||||||||
紧盯民生实事办理,推动一个个老小区“蝶变焕新”;代表“家站点”大门常开,搭建代表群众“连心桥”;聚焦“民事民议”,“小板凳”上议出新城大变化……天宁人大以创新为笔、以民生为卷,将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肌理、百姓生活,绘就了一幅“民呼我应,助宁无忧”的基层治理图景。 平台载体扩容 纳民意汇民智更立体 每月15日,天宁区各个人大代表“家站点”都会陆续迎来“赶集”的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自天宁发布代表“家站点”标识标牌、接待时间、接待主题“三统一”规范以来,每月这场民声和民生的“双向奔赴”都按时上演。 “以前不知道去哪找代表反映情况,现在只要每月15日,到挂着‘民呼我应,助宁无忧’标牌的站点里,就有代表在等着我们!”富强村的老王乐呵呵地说。小到一盏路灯的故障排除,大到停车场改造提升,人大代表与市民“无缝衔接”,解决了“一大箩筐”烦心事。 联系的常态化是第一步,丰富的活动才是“家站点”提档升级的题中之义。天宁区人大常委会建立了“三官两师一员”(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进驻人大代表“家站点”制度,以“你点单、我上菜”的模式,在家门口为居民提供法治宣传、矛盾化解、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在此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国家机关负责人进“家站点”工作,30余名国家机关负责人先后走进7个人大代表之家,与人大代表、群众代表面对面交流。活动开展以来,共现场解答意见建议46条,交办至相关政府部门98件,推动“优化调整公交303线路”“培育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等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得到回应和解决。 人大监督提速 汇聚民生大幸福 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养老中心遍地开花,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人数逐年增长……自天宁区、镇两级人大正式启动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工作以来,民生实事由“政府自己定自己办”转变为“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一项项惠民政策相继出台,一件件民生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幸福感和获得感,正一点一滴化为天宁人民身边可知可感的实际。 但是街道没有本级人大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无法召开人代会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在街道确定、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的过程中如何体现民主、听取民声?天宁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市率先试点并全面推广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票选工作。将街道民生实事选择权交由本级议政代表,真正实现了“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票选)制”在区、镇、街道的三级全覆盖。一件件关乎民生的“关键小事”,嵌入代表票决(票选)这一制度体系后,汇聚成体现人民民主的“大事”。 “全链条”式的人大监督,不仅体现在深度上,也体现在广度上。为了解决开发区没有相应的国家权力机关、人大监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位”的问题,天宁区人大常委会在开发区先行先试,建立和运行议政代表会制度,让议政代表们积极参与到开发区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中,促进了开发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民主实践提质 创新履职“百花齐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品牌的建设,需要可知可感的实践案例的坚实支撑。天宁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打造“全区一品牌 ,镇街多特色”工作格局,鼓励基层开展创新事例探索。在两年多的努力下,开发区(青龙街道)跟踪式重点督办“办证难题”成效显著;郑陆镇民生“微实事”机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雕庄街道创新“小板凳工作法”助力凤凰新城聚势腾飞;茶山街道的幸福茶馆打造“有事茶馆说、大家商量办”的基层自治平台;红梅街道优化四级协商议事体系,助力全市首家信托制物业落地;天宁街道打造“柏杏”议事长廊,让代表与居民群众共商、共议;兰陵街道建立四级议事平台推动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一个个案例鲜活生动、通俗易懂,在乡村田野串珠成链,在街头市井连点成线,在产业车间聚星成火,成就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天宁样板的连片风景。 “‘民呼我应’就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以最大努力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助宁无忧’就是凝聚全区人民共助发展的合力,助力天宁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未来,天宁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织密民意网络,健全民意表达和实现机制,让“民有所呼”的涓滴之声,汇聚成“助宁无忧”的澎湃之力,书写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生动篇章。
|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