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低空新基建 蓄能新质生产力 | |||
| |||
问题的提出:
郭江蕾代表提出,2024年5月,常州成功跻身《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30城》榜单,位列第21名,集聚重点企业近300家,形成从电池、航电、飞控到机身结构与内饰、基础设施的低空产业全链条。但与国内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地区相比,我市低空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在产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链完整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建议:
一、复制推广“一飞多用”模式,在景区、CBD商区打造常态化无人机表演,持续开拓城市末端物流,形成丰富可观、可感且商业可闭环的低空应用场景。
二、推动成立国资背景的产投公司作为低空产业发展的关键主体,并成立低空产业联盟,培育、招引无人机物流链主企业,逐步形成低空产业链,驱动产业聚集与发展。
三、借鉴深圳等先行示范城市在低空基建方面的经验,以5G-A为基础,构建具备通信、导航、监视、反制、气象五大核心能力的低空立体多模态融合基础设施,并以应用示范带动通信、导航、监视、反制、气象等低空基础设施配套产业落地。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