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选择颜色: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常州(8)丨建好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 畅通民意“直通车”
发布日期: 2025-07-01   来源:人大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 视力保护色:

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不断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全力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高质量发展。

强化规范建设 夯实立法联系工作基础

坚持统筹规划。市人大常委会将立法联系点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要点,每年划拨经费支持立法联系点阵地建设和开展日常工作。构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市人大常委会全面统筹、辖市(区)人大常委会指导督促、立法联系点细化落实,实现上下贯通、齐抓共管。

强化制度赋能。先后制定出台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关于加强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明确立法联系点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指导市域内省市两级立法联系点因地制宜建立“接受征询任务、前期解读学习、开展意见征询、整理意见建议、形成报告初稿、征询专业人员、上报报告定稿、核对反馈参与者”的“八步工作法”特色制度,提升工作标准化、精细化水平。建立意见建议采纳激励机制,通过寄送感谢信等方式对提出建议的立法联系点进行激励,相关做法获全国人大、省人大及人民代表报等点赞报道。

加强联络指导。建立“一对一”联络机制和分类指导机制,搭建立法联系点工作交流平台。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带队,深入武进区人大常委会、中创新航等2家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联系点进行现场指导,为立法联系点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帮助。定期分析立法联系点作用发挥情况,针对部分村(社区)联系点存在的作用发挥困境,创新开展“组团式”帮扶,组织5轮“下沉式”指导,联动辖市(区)和乡镇街道人大力量,有效强化村(社区)联系点组织能力。

突出特色鲜明  实现立法联系工作网络全覆盖

优化布局全覆盖。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立足立法实践需求,在全市范围内精心选设20个立法联系点,既实现6个辖市(区)全域覆盖,又兼顾了城乡差异和行业特点。这些立法联系点犹如“民意传感器”,广泛分布于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等基层单元,延伸至学校、企业等社会细胞,并覆盖研究机构、律所等专业领域,既确保了立法征询的广度,又提升了民意反馈的深度,真正让立法工作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

完善网络全覆盖。积极推动立法联系点与人大代表“家站点”、党群服务中心深度融合标准化建设,不断探索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法律服务等多领域工作结合的“站点+”新模式。目前,全市立法联系点已经形成了一张拥有278位立法信息采集员、136个信息采集点、98个联系单位、88个合作共建单位组成的民意征集网络,为立法活动高效有序开展提供强力支撑。

立足作用发挥  推动立法联系工作多样化

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推动立法联系点功能由单一的服务立法向参与立法、监督执法、普法宣传拓展延伸。

在确定立法项目前,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向立法联系点征集立法建议项目。南大街街道、市规划设计院两家立法联系点提出的《常州市城市更新条例》和湖塘镇联系点提出的《常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等立法建议项目分别被列入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2025年度立法计划。

在法规制定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线上征询+线下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向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2022年以来,各立法联系点累计反馈了700多条“金点子”。“建立河道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强化网络餐饮服务食品无堂食商家监管”“加强送餐人员食品安全培训和管理”“建议细化对中小微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扶持措施”……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民意诉求,既让法规条文更接地气,也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内涵。

法规出台后,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向立法联系点配送法规单行本等材料,组织专班开展“送法进联系点”活动。在实施阶段,各立法联系点化身法规实施“观察哨”,通过参与后评估、执法检查等环节持续反馈执行效果,为立法质量提升提供了鲜活的一线样本。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大 苏ICP备11203853号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 邮编:213022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以上 最佳分辨率1024*768